首页 > 威海社会

情系家乡 爱撒威海——威海卫市第一任市长于洲

2023-04-13 编辑: 宋倩

      

      中日甲午海战的惨败,使威海被日本强占、被英国强租,距此五十多年后,当美国战舰游弋在刘公岛前海域要求登陆时,却遭到拒绝:这里是中国的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发出这个响亮声音的是威海卫首任市长于洲。

      

于洲

      投身革命即为家

      于洲,原名于醒夫,1904年出生在山东省海阳县兴善村(现乳山市李家兴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读过五六年私塾。1918年因生活所迫去东北谋生,后在大连的书店接触到一批进步书刊,接受到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思想。1926年初,于洲回到家乡加入国民党,开始在本乡组织农民协会。次年6月,为反对军阀政府,声援国民革命军北伐,与张乃晨、于寿堂等人发动了驾马沟农民协会暴动。暴动失败后,白色恐怖和血腥屠杀让于洲陷入了迷茫和苦闷,革命的道路到底在哪儿?

      随后,于洲等人秘密转移到海阳西乡,发动各区农民成立“农民保卫团”,后任司马庄区保卫团副团长。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于洲曾深情地写到:在失败挫折、彷徨苦闷中,我找到了中国共产党,就像无依无靠的孩子突然找到了妈妈,那种喜悦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从此以后,我开始了一种完全崭新的生活。

      

1920年,于洲在大连

      这段时间于洲认识了引导他人生的关键人物一一日照革命先驱郑天九。1930年冬,共产党员郑天九经济南到胶东莱阳、海阳一带寻找党组织,并打入到国民党海阳县司马庄区保卫团任政治教员。经过一段时间接触,他了解到该保卫团副团长于洲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国民党员,为响应北伐,举行过农民起义,思想较为进步。他和于洲一见如故,并逐步向其灌输革命道理。1931年1月,于洲经郑天九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乳山境内最早的中共党员。

      于洲从此从一个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战士。1931年冬,于洲辞去司马庄区保卫团副团长职务,通过郑天九的书信介绍,到北平学习革命理论。1932年冬,日照暴动后,郑天九辗转到北平,化名丁九,从事地下工作。

     

 郑天九(左)与于洲(右)

      历经革命的挫折,在白色恐怖中,郑天九和于洲这对革命战友在北平久别重逢,一起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于洲赴北平后,搜集材料自学了《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籍,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坚定了他的革命意志和取得革命胜利的信心。1932年秋,于洲幸运地在北平师范大学听了鲁迅先生的演讲,受到很大教益。在此时期,全国各地抗日救国的声浪很高,于洲已不能安心学习,于1932年12月返回家乡。

      坚持斗争绽芳华

      于洲回乡接上组织关系后,便在司马庄区秘密发展党员,在兴善院以开垦荒山种果树为名,建立了党的秘密活动点。

      因工作需要,1933年5月,党组织安排于洲到山东省立第七乡村师范学校(简称“文登乡师”或“七乡师”)工作,胶东特委委员刘经三指示他专做胶东特委与北方局来往秘密信件的传递工作,公开身份是“文登乡师”事务处科员。次年春,“文登乡师”党组织遭叛徒告密,校长于云亭和另外几名党员被捕,部分党员转移到海阳。后组成“文登乡师”党组织临时支部,于洲任书记,继续在学校里进行革命活动,在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抗日主张、启发动员进步师生投身革命、发展壮大党的组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35年,于洲参加了胶东特委发动的“一一·四”暴动,暴动失败后,被敌通缉,1936年2月春转移到山东省西部的茌平县。“七七事变”后,于洲与曹志真等人成立了茌平青年抗日救国会,后又组织了“青抗先”。1938年春,茌平县工委建立后,于洲任军事委员兼游击大队政委、平原纵队经委会主任等职,这年冬,于洲加入一一五师东进支队。1939年春,中共山东分局挑选一部分干部到胶东工作,于洲接受组织安排返回胶东,任中共东海地委委员兼民运部长。

      在党的领导下,于洲长期坚守胶东革命斗争一线,发展党组织,组织发动群众,壮大革命武装力量,开辟革命根据地,抗击国民党顽固派和敌军侵略者。1940年春,于洲参与领导东海地区二次武装起义,为创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九军作出重要贡献。同年4月,在讨伐驻扎文登县林村的顽军王兴仁部的战斗中,东海特委书记于克恭不幸牺牲。在非常时期,东海地委召开紧急会议,推举于洲代理特委书记,领导全区人民继续与敌人战斗。1940年9月,在各县建立县级抗日民主政府的基础上,东海区专员公署成立,于洲担任参议长等职。1941年5月,于洲任东海专署副专员并兼任东海各救会会长,领导了东海区的各项工作。

      智阻美舰登陆威海

      1945年8月16日威海卫解放后,中央山东分局电令于洲任威海卫市(地级)市长。

      1945年10月,在反对美军登陆中,于洲(中方握手者)会见美军方人员。

      威海卫解放时,美军为了帮助蒋介石抢夺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多次派军舰到解放区滋事。1945年10月1日,美海军太平洋舰队黄海舰队的5艘军舰驶入烟台港,要求登陆,遭到拒绝。10月7日下午,两艘美舰来到威海海域,停泊在刘公岛前海,企图登陆。开始美军派遣他们的副官上岸联系,威海卫市接待人员以礼相待。有一次,不经允许,美方派士兵以作礼拜为名上岸活动,被当地驻军阻止。对此,美军中校副舰长竟大发雷霆,责问“为什么不让士兵作礼拜?”“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阻止我们信教的”。身为市长兼外事特派员的于洲严正答复他们:“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的一贯主张,但你们到了中国的土地上,希望你们尊重中国的主权。不经许可是不能随意活动的。”对方又以盟国为由进行纠缠,于洲随即反问他们:“盟国是打敌军的盟国,现在敌军已被消灭,在已经解放了的中国土地上,你们为什么要强行登陆?这是盟国应有的行动吗?”他在与美国海军进行谈判时,义正辞严,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迫使美舰放弃了在威海登陆的企图,于10月30日驶离威海海域。

      于洲担任威海卫市长后,立即组建市政府,发布布告,宣布党的政策。威海卫市政府先后开展了清除敌军政权残余,整顿村级政权;整顿金融市场,实行新的财税政策;开展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和土地复查运动;恢复工商业,发展合作事业;发展农业和渔盐业生产等项工作。通过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经济、生产得以迅速恢复,翻身得到土地的农民积极投入支前、参军、“反蒋保田保家园”运动,各项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

     

 上海铁路局党委书记于洲慰问修复中南铁路的民工

      于洲在工作生活中,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革命作风。1946年,她的女儿于敏从昆嵛山根据地到威海上学,当时干部及其家属生活费用一律实行供给制。市政府后勤干部看到于敏的衣服太土气,怕被别人笑话,建议给于敏做一套新的,于洲坚决不同意。于敏的住地距学校较远,后勤干部又提出第一天上学,用车送送吧,刚来路不熟。于洲说:“不用,让她自己走着去吧!”第二天,于敏穿着土布衣服,徒步来到学校。

      1947年底,于洲离开威海,调往济南参加接管铁路和筹建华东区铁路工会工作。1949年,随解放大军渡江南下,任京沪杭铁路第九大队大队长。上海解放后,任上海铁路局军代表、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

      于洲对威海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上海工作时,得知有许多原威海的工商业者和资本家在上海,就发出邀请召开座谈会,宣传党的政策,动员他们回乡参加建设。经于洲动员,很多人回到威海创业发展。

      

于洲的故乡——乳山市乳山寨镇李家兴村

      1952年4月,于洲代表华东区工会参加了苏联“五一”国际劳动节观礼。同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并任铁路分团团长。1953年,调铁道部工作,任机车车辆修理工厂管理局局长,铁道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于洲没有忘记胶东这片土地。在回忆关于胶东人民革命斗争的岁月时,于洲曾这样写到:伟大的革命时代,把我这样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青年卷入了革命洪流。对于我生活和战斗过的胶东,我有着很深的感情。艰苦战斗的岁月,患难与共的战友,使我至今念念不忘。

      1979年7月20日,于洲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他的一生为革命事业忘我奋斗,无私奉献,他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为子女和亲属树立了榜样。(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