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一世辛劳建丰碑——“贴司令”张修己

2023-04-26 编辑: 宋倩

      

      革命战争时期,胶东有这样一位老同志,他把家庭当成革命“驿站”,四处奔走结交革命志士、建立革命组织,为了革命事业尽其所能、倾其所有,以至于战友们渐渐忘了他的真实姓名,管他叫“贴司令”。在他带动影响下,全家人都挺身而出,积极参加和掩护党的活动。他就是舍家忘私、克己奉公的胶东老革命张修己。

      

张修己

      善恶分明 革命铁汉

      张修己,曾用名铁夫,1908年10月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现威海市文登区)沟于家村一富裕农民家庭。祖辈以耕田为主,祖父母吃苦耐劳、省吃俭用,善于经营,靠编箩筐、做木匠活攒钱购置土地。他11岁入本村小学读书,14岁时因祖父去世、父亲病重,家境逐渐衰落而中途辍学。

      张修己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心底耿直,嫉恶如仇,喜欢打抱不平,在群众中享有一定的威望。1932年,本村群众推举他为学董,负责本村小学恢复工作。王台是张修己聘任的第一任教师,早年在沟于家小学任教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王台发现张修己为人善良耿直、老实忠厚,而且对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颇为不满。于是,王台有意经常接触张修己,于1934年8月介绍张修己入党。

      入党后,张修己以做买卖为名,走街串巷,在本村及邻村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先后发展了张修煜、张修竹等人入党。1934年11月,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到沟于家小学了解党的工作开展情况,他对张修己说:“你要再起个名字,便于同志们叫。”张修己想了一会儿说:“那就叫铁夫吧!”张连珠高兴地说:“好!你长得健壮,就像块铁,干革命就得是铁汉子。”此后,党内同志都称张修己为“老铁”。

      献身革命 舍家忘私

      为便于开展工作,党组织决定成立一个商号,以掩护党的机关和筹措党的活动经费。资金问题全部由张修己贷款和赊款解决。为了还上所借的债款,张修己开始偷偷地背着母亲出卖耕地和粮食。1935年11月18日,中共胶东特委在沟于家小学召开军政联席会议,确定举行武装暴动的时间和具体暴动计划,张修己担任东路暴动队伍第二大队政委。会后,张修己全力做好暴动的准备工作,秘密进行联络,组织暴动队伍。自己掏钱购买了红布、纸、木材,请人刻制标记,书写标语,动手油印布告,和姐姐张修英、特委委员曹云章一起设计了起义大旗,由张修英连夜赶制。但由于众寡悬殊,“一一·四”暴动被敌军反动派残酷镇压了。

      

“一一·四”暴动指挥部(遗址)

      “一一·四”暴动失败后,敌军反动派大肆清剿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笼罩着胶东,党的各级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党的发展和活动陷入低潮,张修己所在的支部也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后经过一番商议,大家一致决定成立文登临时县委,张修己被推举为县委书记。临时县委成立后的当务之急是全面恢复党的工作,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寻找上级党组织。

      在革命遇到挫折的紧要关头,张修己没有灰心丧气,他心里仍揣着一团火,坚信革命一定能够胜利。他千方百计与上级取得联系,终于通过西字城村党员刘庆华,找到在中共河南省委工作的邓汝训,他介绍好友理琪来到了胶东。1936年初的一天傍晚,张修己按预先得到的消息,在村东头与刚来胶东的理琪接上关系,并把理琪安排在自己家里住下来。

      

沟于家张修己的家

      张修己家是一个红色家庭,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为革命默默工作。洗衣做饭、听风报信都是由姐姐张修英和弟媳梁慈华、妹妹张修坤承担。当时,党没有活动经费,衣食全靠群众支援,张修己为了支援胶东特委的地下活动,他把家里的土地卖光换成米面给同志们吃。由于张修己把自己的家产都补贴给了革命,同志们又不自觉地将“老铁”改称为“老贴”。张修己的家一度成为文登县委、胶东特委的驻地,成为胶东革命的中心。

      理琪的到来,使张修己感到激动兴奋,在时间不长的朝夕相处中,他们已经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和信任。在张修己的协助下,理琪起草完成了胶东党第一份重要文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并由他和理琪、王台油印成册,发到各基层支部。

      

左一为张修己

      1937年12月,中共胶东特委重新组建,理琪带着上级的指示,准备在胶东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在起义前几天,作为特委委员的张修己四处组织发动群众,筹措资金,赶制旗帜、标语,忙得不亦乐乎。12月24日,天福山爆发抗日武装起义,创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1938年1月,张修己和于烺召集了20多名青年赶到威海,协助发动威海起义。威海起义后,中共胶东特委成立了胶东军政委员会和“三军”司令部,张修己任军政委员会委员和“三军”军械部部长。

      一直以来,张修己为胶东革命事业奔走忙碌,倾尽心血,历任中共胶东特委保卫局局长、胶东区委民运部部长、胶东各救总会会长、胶东区临时参议会副参议长、胶东农民总会会长等职。

      克己奉公 廉洁自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修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1954年9月,从中央马列学院毕业的张修己被分配到中央建筑工程部任行政司司长,走上新的领导岗位,他对自我的要求更严格了。1955年12月,调任华北工程管理总局副局长。他经常深入基层走进工地,同工人们在一起谈心交友,解决问题。在家里经常告诫孩子生活要俭朴,学习要努力,不要有优越感。吃饭时就是掉下一粒米,也要责令孩子捡起来吃掉。为了便于工作,单位配给他一部工作用车,他则立下一条规定:车子非公不坐,不但自己走亲戚、办私事不坐,就是与上学的孩子们同路也不捎带。身居要职,他没有居功自傲,而是更加谦虚谨慎,平易近人。

      1958年6月,张修己调到北京建筑学院任党委书记。1960年9月,上级安排他到淄博筹建建筑材料学院,他携全家从首都北京到了偏离市区的小镇。正是全国三年最困难时期,人民群众缺衣少食,张修己刚到淄博时,学院为改善一下领导的生活曾分给他家里2斤羊肉,当得知羊肉是学院分的时,就对家人说:“告诉你们,以后学院无论分什么东西,都不准去领。”而后让家人把羊肉送给了在学院做工的几个工人。

      1962年12月,张修己调任淄博市副市长,先后分管财贸、文教、城建等工作。许多工作不熟悉,就骑着自行车到工厂、农村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处在重要的领导岗位上他常告诫自己:一个人不论在什么地位上,都应当保持劳动者的本色。1966年冬的一天,他骑着自行车到博山区调查,司机老周开着车追上他,一定要他坐着车去,张修己说:“现在的老百姓能骑上自行车不是挺好的吗?我为什么非得坐汽车呢?”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他都是这样不摆架子,不摆老资格,注意团结同志。16年之后,也就是1978年春天,当他重新回到淄博建筑学院探望时,教职工闻讯不约而同地从家里、教室、办公室涌了出来,含着泪夹道欢迎他们的第一任党委书记。

      1986年11月24日,张修己因病与世长辞,终年78岁,他用行动实现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张修己曾经的战友、原胶东军区司令员贾若瑜将军赋诗一首《悼修己同志》:

      星沉日落不胜悲,凝伫海天珠泪垂。

      半岛烽烟擎赤帜,三齐风雨展旌麾。

      毕生奋斗张正义,一世辛劳建丰碑。

      痛是哲人留不住,子规啼血唤君归。

      张修己家乡的人们修建了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主题公园——修己园。修己园临近学校,园内一棵白玉兰是2020年4月24日从张修己的家乡移植过来的,它先花后叶,花瓣洁白,美丽且清香。在春天里盛开的白玉兰,树如其人,纯洁无瑕,象征着张修己倾尽一生、无私奉献,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更激励着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