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播撒火种志在燎原——威海党组织早期创建者孙己太

2023-05-05 编辑: 宋倩

      

      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接受上级党组织的派遣,回到家乡开辟党的工作。他在家乡建立第一个党组织,点燃了党在威海地区开展革命的火种。自此,威海地方党组织不断发展,党员队伍不断壮大,革命运动风起潮涌,党的活动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他是威海党组织的早期创建人孙己太。

      

孙己太

      播撒红色种子

      孙己太,原名孙季周,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现荣成市)成山一村。1928年夏,孙己太考取刘珍年创办的芝罘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队,结业后转入政训处宣传队继续学习。在宣传队,孙己太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浅说》《社会主义概论》《唯物辩证法》《三民主义》等进步书籍,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学说,被革命的理论和理想所吸引,接受了先进的革命思想。

      大革命失败后,由各地脱险来到烟台的中共党员曾希圣、李楚离、高云生等20余人,通过中共党员刘锡九(刘珍年的弟弟)的关系,打入烟台刘珍年军队的内部,分别在政训处、军官学校担任政治干部和教官。这些中共党员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孙己太在与他们的频繁接触中,逐渐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

      1929年12月,曾希圣、李楚离、高云升等人的真实身份被刘珍年发觉后,对他们下了驱逐令,并解散了军官学校,孙己太等一批学员被分配到国民党烟台市政府当实习生。在市政府实习期间,孙己太与中共党员孙春林(原名孙纯令)、宫懋馨(原名宫书堂)密切往来。1930年春,由在烟台公安分局工作的郑树萱(原名郑洁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中共烟台党组织委派他回乡开辟党的工作,孙己太成为最早在文登、荣成、威海卫一带从事党组织活动的共产党员。

     

 荣成县立第一小学旧址

      孙己太回到家乡荣成后,荣成县立第一小学是他进行党的活动的场所之一,通过打球、交友、介绍进步书籍等形式,团结了一部分青年学生和国民党县公安局、民团内的进步人物。期间孙己太认识了在国民党荣成县民团任排长的李德生,但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中共党员身份。孙己太通过宫懋馨与上级党组织保持联系,书信往来都是用米汤水或五倍子水密写,用碘酒或黑矾水显影。1930年初冬,经李德生好友赵相亭的介绍,孙己太到国民党石岛公安局担任巡长。

      自此,孙己太借此合法身份在石岛积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宣传革命真理,秘密发展中共党组织和党员。1931年春,孙己太在县城警察训练班学习,期间与李德生经过密切接触、交流思想,彼此知晓了对方的身份,并经其介绍,结识了隐蔽于国民党民团任上士的原中共烟台市委交通员张鲁生。警察训练班结束后不久,李德生调到龙山一带驻防。

     

 孙己太、李德生和张鲁生成立荣成县临时革命委员会的场景(浮雕墙)

      1931年夏天,孙己太、李德生和张鲁生三人约定在龙山庙开会,秘密成立了威海第一个党组织——荣成县临时革命委员会。会上推选张鲁生为书记,李德生任组织委员,孙己太任宣传委员。确定了今后党组织的主要任务:一是立即设法与上级取得联系(因中共烟台市委遭到了破坏,孙己太无法与上级取得联系);二是积极发展党的组织;三是加强宣传,扩大党的影响。

      燎原革命星火

      星星之火于黎明前的黑暗中被点燃,并由此燎原于威海大地。1931年8月,李德生身份暴露,与张鲁生被迫离开荣成,荣成县临时革命委员会随之解体。

      但孙己太并未停止活动,他千方百计通过宫懋馨与中共烟台市委取得联系。经中共烟台市委批准,1931年9月,中共荣成特别支部在石岛成立,孙己太任书记。同年冬天,荣成国民党政府在石岛开办甲长训练班,因为孙己太有文化知识又懂军事,因此被聘为甲长训练班的教官。在训练班里,他利用讲课和与学员个别接触的机会,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教唱革命歌曲,物色党员发展对象。经过他的大量工作,在甲长训练班里发展了丛烈光、沙国政、毕春华、毕家喜等荣成县第一批党员,这些党的新生力量开始分赴荣成南部各地开展党的活动。

      

石岛甲长训练班旧址

      孙己太因频繁从事党的活动,引起石岛国民党当局的注意。1932年2月,孙己太辞去巡长职务,从石岛回到县城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他仍以务农为主,在县立第一小学、师范讲习所等处活动,向一些进步学生进行革命宣传。先后在县立第一小学发展了曹漫之、谷牧,在师范讲习所发展了洪澍(刘佩忠),在社会上发展了于春铭加入中国共产党。荣成北部党的活动开始活跃起来。

      为了更好地发展党的组织,1932年在文登成立的山东省立第七乡村师范学校需要一批党员学生去开展党的工作。于是,孙己太、谷牧等人开会研究,决定委派谷牧、丛烈光、邢礼文去“七乡师”开展党的工作。此后,孙己太还到文登中学与文登党组织接洽,使荣成、文登两县党组织取得了联系。

      1932年五一前夕,孙己太等人把“打倒贪官污吏”“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贴到了荣成县国民党县党部、国民党县政府和公安局的门前,在县城引发了很大的震动。国民党荣成县当局开始进行严厉追查,孙己太的身份再次暴露,奉命转移至北平从事学生运动。

      革命死而后已

      孙己太在北平从事一段时间的学生运动,后被中共河北省委派往东北开展武装斗争,在燕子队义勇军做基层工作。1932年底,任中共本溪煤矿东溪湖特支书记,积极组织开展地下斗争。1933年6月,被日军逮捕,过了近6年的监狱生活。在狱中,虽然他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但并未停止与敌人进行斗争。

      1938年,孙己太刑满释放后回到胶东,投奔到抗日的武装队伍中。先后担任胶东区委政治保卫局秘书,北海地委政治保卫局局长,胶东区委社会部一科科长,代理胶东公安局局长,东海地委社会部部长、城工部部长、地委委员。

      抗战胜利后,胶东部队挺进东北,孙己太随部队开辟东北战场。

      解放战争和全国解放初期,孙己太历任中共安东省委社会部副部长,省公安局副局长,中共辽宁省委委员、常委,省委社会部部长,省公安厅厅长,省公安总队总队长、政委,省委政法委副主任。后担任中共黑龙江省省委委员,省检察院检察长,省委政法部部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监事会副主任,中共河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1982年,孙己太离休。1998年逝世,享年87岁。按照他的意愿,家人将其骨灰送回家乡荣成,撒在了荣成湾以东的大海里。漫漫革命岁月孕育了大批胶东优秀儿女。穿越时间长廊,历史愈发厚重。自1931年荣成县临时革命委员会成立后,龙山庙这里虽然再也没有集中组织过党的活动,但革命前辈战斗过的家乡并没有忘记这座“红色起点”。

      

荣成县临时革命委员会成立地旧址

      2016年,龙山革命历史陈列馆在龙山庙原址上兴建,成为威海首批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从龙山庙中升腾的红色火焰始终熠熠生辉,“红色根脉”深深地植入威海大地。(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