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召开的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上公布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1388.3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8%以上;去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53万亿元,占GDP的51.8%;纳税8509亿元,占全部税收的73.3%,吸纳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80%以上。这些数字充分说明,民营企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
民营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融资渠道、经营成本和营商环境是三大难题,必须出实招才能拿下这些拦路虎。
开拓多元化融资方式,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周期长是民营企业的“心头之痛”。不少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可抵押贷款的资产有限,应对危机能力弱,市场稍有动荡就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前期投资大、回报小。以威海光威集团为例,在碳纤维的研发方面坚持了20年才打破核心技术,累计投入30多亿元,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根本不可能。因此,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易贷”、知识产权贷款等多元化、放款快的融资渠道刻不容缓。
让民营经济在链中发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独木难成林,借助产业链的力量,可以让民营企业走得更快、更远。在威海,八大产业集群、十条产业链均已成势。民营企业能融入本地产业链中,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大家伙儿报团聚暖、一荣俱荣,能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求。政府可摸清企业情况后,有的放矢,将更多的民营企业拉入本地产业链之中。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好政策落地实施。在威海,“店小二”式的服务意识已不新鲜。让民营企业办事少跑腿,多花时间在企业自身发展上成为大家的共识。这方面,威海文登区的做法值得点赞。此前,文登区就设立了企业服务专员,从“一把手”到基层,所有干部分包企业。企业有需求,一个电话就上门,着实为企业节省了不少时间,提高了发展效率;此外,从山东省到威海市,各级政府都出台政策助力民营企业发展。但真正将这些政策落地到位,执行起来并不容易。此前,四川省将“民营经济”作为单独指标纳入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以考核来确保执行力度,此举值得借鉴。(Hi威海客户端 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