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历经战火淬炼的红色水利专家——“长江王”林一山

2023-05-09 编辑: 宋倩

      

      在革命战争年代,天福山起义点燃了胶东抗战的烽火,无数胶东儿女迎敌而上,一往无前;在和平建设时期,参加过天福山起义的革命前辈们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不遗余力。当代水利专家林一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林一山

      从求学到革命

      林一山,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现威海市文登区)林村。九一八事变后,正在济南上中学的林一山就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于1934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9月,进入北平师范大学读书。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北平师范大学地下党中心支部书记,组织同学们参与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次年,林一山代表学校中心支部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全国抗战爆发后,山东省委及时在济南召开会议研究形势和工作,秘密派遣共产党员分头到各地恢复成立党的组织,发展力量,团结进步爱国人士,积极开展抗日活动。派林一山到长山中学,与抗日救亡愿望极其迫切的马耀南校长相商共同抗日。林一山向马耀南介绍了国际国内的形势,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决心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以及如何组织起来武装抗日和斗争的方针策略。马耀南当即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愿意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随即,中共山东省委派出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以教员身份来到长山中学开展工作,积极组织抗日力量,准备武装起义。

      为加强胶东党组织的领导力量,中共山东省委紧急会议后,林一山、张加洛等一批共产党员回到胶东。林一山等人回到胶东后,积极活动,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进行武装起义的准备和发动工作。

      1937年12月15日,中共胶东临时工委在沟于家村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决定重建中共胶东特委,理琪任书记,吕志恒任副书记,林一山等任中共胶东特委委员,并做出了发动天福山武装起义和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决定。12月24日天福山起义当日,林一山作为天福山起义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专门就做好武装工作讲了话。

      1938年1月威海起义后,中共胶东特委决定成立军政委员会,同时成立“三军”司令部、政治部,林一山任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三军”政治部主任。同年2月13日,林一山与理琪、宋澄等特委领导率领“三军”一部攻打牟平城,血战雷神庙。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在雷神庙战斗中牺牲后,吕志恒、曹漫之、林一山等率部队继续西上抗日。林一山结合当时的胶东抗日形势,在学习和领会毛泽东的抗日战略思想的基础上,编写了青年读物《抗日必胜论》,对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武装起义以及建立抗日根据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宣传作用。

      

《抗日必胜论》

      胶东区委成立后,林一山任胶东区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后任胶东临时参议会参议长、胶东行署副主任。皖南事变后,面对敌人的经济封锁,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生产运动号召,林一山在胶东根据地倡导农田水利化和互助组,粉碎了敌人妄想困死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图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接管青岛,山东分局决定将原属胶东区委和滨海区委分别领导的两个青岛工委合并,组成中共青岛市委,派林一山任市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林一山先后担任青岛市委书记兼市长、安东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辽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组织领导辽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不做大官做大事

      林一山年轻时就很信奉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而不做大官做大事也成为他一生的信条。他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信心。

      1949年夏,林一山任第四野战军南下干部团秘书长。南下工作途中,中央宣布了广西省领导班子的人选,林一山任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到达武汉后,林一山在长江边看到因水灾流离失所、逃荒要饭的灾民,立刻脱下戎装,投入到复堤救灾工作当中。这次水灾让他深深地体悟到水利是立国的根本。

     

 1951年5月,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干部合影,前排中为林一山

      当时国家建设百废待兴,本着“不做大官做大事”的信念,林一山不顾战友们的劝阻,接受了中南局的挽留,不惜降级出任中南局水利部部长、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等职,并参加了对南京国民党政府水利部和扬子江水利委员会的接管工作,他潜心钻研专业知识,很快就完成了从外行到内行的转变。

      献身治水伟业

      1953年2月,林一山接到通知随毛泽东主席外出并汇报工作。2月19日,林一山备齐资料,踏上海军“长江”舰,开始了三天三夜的难忘航程。在“长江”舰上,毛主席向林一山了解长江洪水的成因,问及长江流域气象特点、暴雨区如何分布。林一山打开随身带的长江流域图,一一回答了毛主席的提问。第二天,林一山把长江平原防洪工程的规划向毛主席作了汇报。在“长江”舰上,毛主席第一次对林一山提出了南水北调和兴建三峡大坝的宏伟构想,并通过一系列指示,从战略高度指出了长江建设中最为关键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两个重大课题。毛主席的一席谈话,决定了林一山后半生的选择和命运,直到1994年离休,林一山再也没有离开过水利岗位。

      凭着一股钻劲儿,林一山硬是在迷蒙的长江水利问题治理和工程建设上趟开一条道路,成为一代水利泰斗。从1953年到1958年,毛主席曾6次召见林一山。1956年在武昌接见武汉地区党政领导人,毛主席曾风趣地向林一山打招呼:“哦,你这个‘长江王’!”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长江”舰上听取林一山汇报

      1958年,林一山担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1972年,任长江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林一山主持制订了长江流域规划,确立了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规划方针。明确流域规划以三峡为主体,由防洪、发电、灌溉、排涝、航运和向相邻流域调水等计划组成。作为新中国领导三峡工程研究的第一人,林一山不拘泥世界权威专家所选的南津关坝址,重新选定三斗坪为最优坝址;把三峡工程摆在治理和开发长江的主体地位,并将各项水利技术研究工作纳入兴建三峡工程轨道;提出用修“母子坝”即修建三峡和葛洲坝两个工程的办法,解决三峡大坝以下河段航运问题;研究“围堰发电”“分期开发”方案,以缩短三峡工期;还总结用“移民工程”取代“移民安置”的方针。

      1979年,林一山任水利部顾问,全国人大第五、六届常委会委员。林一山在黄河水沙利用、东北和内蒙林牧区土地综合利用、西部调水以及改造新疆和内蒙荒漠等问题上,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葛洲坝二、三期工程及其水电机组”项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6年,中央电视台拍摄《话说长江》专题节目,林一山任总顾问。

      林一山晚年惜时如金,坚持伏案工作,特别是在双目几乎失明的艰难条件下仍然笔耕不辍。他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林一山治水文选》《葛洲坝工程的决策》《中国西部南水北调工程》《高峡出平湖》《林一山论治水兴国》《河流辩证法与冲积平原河流治理》等著作,成为一代水利理论大家。2007年12月30日,林一山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国家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悼念首任主任林一山时,用概括的文字描述了他传奇的一生:

      近百年岁月,叱咤风云。十五载戎马生涯,求索北平,驰骋齐鲁,鏖战辽沈,南下荆楚,壮志冲天。矢志不渝也,情操高尚矣,大禹传人难忘林一山。

      逾万里巨川,奔腾浩荡。六十个治江春秋,辩证问水,三段固本,高峡平湖,南引北济,厥功至伟。哲人其萎乎,余泽长存焉,西陵石壁永镌长江王。

      2009年,林一山的骨灰从北京八宝山移归故里,安葬在天福山起义纪念塔前。家乡人们修建了以林一山名字命名的红色主题公园——一山园,位于威海市文登城区中央,几条主干街道交汇处。园中种有一棵“特别”的四月雪,是从林一山老家移植过来的,它树形优美、枝叶旺盛,四月时满树银花,如覆霜盖雪,美丽素洁。睹树思人,林一山“不做大官做大事”的精神穿越时空,依然能够激励着现在的人们奉献担当,在各自岗位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绩。(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