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 |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谱写农业强省新篇章

2023-05-16 编辑: 宋倩

2022年,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先行省、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引领省的发展定位,提出到2025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亮点纷呈,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县(市、区)达到80%以上,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改革驱动。

解决耕地细碎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现阶段,规模化经营与农村耕地细碎现状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前农业种植分散,一些农产品尽管品质优越,但因为小户型分散的种植模式,价格受到压制,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土地细碎化造成耕作成本高、产出效益低,严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也越来越不适应农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

耕地细碎化整合是一个不错的破解之道。零散土地整合之后,有利于土地流转出让,便于引进投资,方便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管理,农民收入将得到显著提高。

要稳妥有序推进。耕地不仅仅是生产资料,还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和保障资料。完善和健全农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流转制度,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能有效改善耕地细碎化的状况。其间,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是基本前提。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农民心声,在完善农地法规政策中充分体现农民意愿,建立明确的流转纠纷解决机制,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作为重中之重。

要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政府部门应以农业现代化为导向,整合涉农资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首先,从“田、水、路、林、村”层面进行土地综合整治,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增加耕地面积;其次,注重农户地权的整合和地块的调整或置换,扩大农民单位耕作面积的规模,充分发挥土地整治应有作用。

要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在土地流转中首先要明确土地产权,为土地整理中的地块互换、权属调整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土地资源再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土地规模经营,建立扶持发展专项资金,加大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力度等。

以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

当前,全国小农户数量约占各类农业经营户总数的98%,经营耕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近七成。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的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发展需要长期面对的基本现实。单个农户不可能有太多积累,融资也困难,农业设施不完备,难以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实际上只能“靠天吃饭”。

现阶段,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把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生产环节集中起来,统一委托给服务主体去完成,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组织形式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农业,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要创新多种服务模式。坚持需求导向,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让农民集中精力从事自己做得了、做得好的生产环节,逐步转变小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着力解决耕地撂荒和“谁来种地”的难题。

要完善与其他主体的组织形式。大力推广“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主体+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组织形式,以服务为纽带,促进各主体形成紧密联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

要引导各类涉农组织向农业服务业延伸。鼓励农资企业、农业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等各类涉农组织依托原有的技术、装备、渠道、市场、信息化等优势,采取“农资+服务”“科技+服务”“互联网+服务”等方式,积极向农业服务业拓展,开展农资供应、技术集成、农机作业、线上线下对接等综合农事服务,促进技物结合、技服结合。

发展社会化服务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我们要把握好蕴含其中的思想精髓和工作方法,让农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让农民奔向共同富裕,强农强国,幸福之花就会开遍齐鲁大地。(作者:乳山市农业农村局 姜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