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创城大家谈丨公共场所“轻声细语”见文明

2023-05-17 编辑: 宋倩

      

      在图书馆、电影院、公交车等公共场所喧哗吵闹,会打扰到附近的人。近日,记者走访时发现,此类不文明行为在我市已很少见。大家纷纷表示,公共场所应做到文明用语、低声交谈、举止得当,共同营造文明的公共环境。

      市民刘雪:高声打电话和音频外放惹人烦

      因为上班的地方比较远,我早上一般要坐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单位,有时想在座位上眯一会,但偶尔会听到车厢里有人高声接电话,特别让人心烦。还有的人会把手机视频声音外放,打扰到周边的人。

      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市民文明素质的体现,每个人都应该考虑周边人的感受,尽量不产生噪音。看视频可以用耳机,接听电话尽量小点声。

      市民周文文:公共场所不争吵不讲粗话

      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种种形式中,因为琐事争吵和讲粗话最不文明,出现在任何场合都不合适,在公共场所更是不好。

      当人内心烦躁的时候确实容易声音变大、变吵。但还是要尽量控制,在公共场所不能只考虑个人的感受,还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且争吵本身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心平气和地处理事情。

      教师王霞:培养孩子做美德少年

      经常有淘气的“熊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对此,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回应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明白,他现在的行为会影响周边的人,家长也可以提前带些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还在吵闹,家长可以暂时把他带到人少的地方,尽量避免影响他人。

      日常教育中,学校一方面可通过主题班会等途径,引导学生在做游戏、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规范言行,争做美德少年;一方面实施家校共育,助力学生养成文明好习惯。

      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史春秋:及时劝导喧哗读者

      图书馆是一个特别需要安静的公共场所,我们设置了许多标识标语提醒读者看书、讨论问题时尽量小声,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个别大声喧哗的读者,工作人员也会第一时间提醒劝导。

      市图书馆还通过微信等线上渠道发布提示,引导读者做到“文明阅读 共享书香”。

      市文明礼仪协会名誉会长王祖舫: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说话文明得体,不仅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有些人的眼中,声音的“高分贝”只不过是一种个人习惯而已。但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会影响他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同时,也会给文明城市和文明市民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生活在与他人有着各种联系的社会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收敛自己不文明的言行,人与人之间才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善意。(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沈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