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高新区:年产值4.4亿!科技孵化园“飞”出600余只“金凤凰”

2023-05-17 编辑: 宋倩

      

      入驻高新区科技孵化园仅一年,威海胜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就相继研发出了两款“拳头”产品,填补国内同领域市场空白。

      “这款是新型热塑型外固定产品,重量轻、固定效果好、孔隙率超过60%,填补了国内高端固定支具的市场空白。”说起自家产品,年仅30岁的企业负责人丛海宸很自豪,他们研发的另一款碳纤维型外固定产品仅重125克,但强度高、抗疲劳能力强,不仅填补了国内无碳纤维型外固定产品的市场空白,价格更是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

      在高新区科技孵化园,不仅有胜洋医疗等“在孵新星”,更走出了威硬工具、远航科技、未来机器人、人合机电等一批“毕业明星”,跑在行业发展前列。据了解,高新区科技孵化园累计孵化企业600余家,目前在孵企业268家,涉及电子信息、医疗装备、智能制造及新材料研发等行业领域,全年产值达4.4亿元。

      从入园孵化,到加速扩产,再到如今准备自建厂房,科技孵化园“毕业明星”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已在14年里实现了“多级跳”,成为细分市场的领跑者。

      问起最初选择入驻的原因,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负责人陶泽文说:“考虑到特殊水下机器人的研发、生产、检测和市场推广,对生产厂房有较高要求,创业初我们第一时间选择了拥有不同孵化载体类型的高新区。”

      丛海宸也为高新区的“孵化力量”点赞。他介绍,胜洋医疗从入驻到注册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公司楼下就可以办理税务、工商方面业务,孵化园还提供租金减免、创业培训、创业资金等方面扶持帮助,并搭建了产业链发展平台拓宽企业发展新思路。

      近年来,高新区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从孵化载体建设、创业企业扶持等不同层面对各方给予支持。高新控股集团公司接手园区后,更是以开放式的办公空间、集中化的服务举措助力入驻企业轻装上阵,心无旁骛练就“独门绝技”,不断拓展创业版图。

      “我们先后举办了七大类、上百次服务对接会和沙龙活动,建立了医疗器械等3个行业互助联合体,实实在在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痛点。”高新控股集团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副经理王轶民介绍,特别是针对园区内的电子信息和医疗器械两大创业板块企业,积极对接高新区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引导企业加入产业链供应配套体系。

      帮助在孵企业海利康拓展生产场地,协调兰海新材料解决资金问题,助力汀沺医疗、百盈医疗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眼下,高新区科技孵化园正以贴心的创业辅导、细致的发展服务、卓越的营商环境,与268家在孵企业一起“奔跑”。(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谢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