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忠肝义胆一英才——胶东抗日民主政权奠基者曹漫之

2023-05-19 编辑: 宋倩

      

      他是胶东抗日民主政权奠基者,是从硝烟中走出的法学专家。从少年时代就才华出众,鲲鹏大志,18岁投身革命。战争年代,他领导参与抗日武装起义,是荣成早期党组织领导人、中共胶东特委代理书记、胶东行署主任、胶东区支前司令员。和平建设时期,从久经考验的革命家转变为学识渊博的学问家,致力于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为我国法学和社会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曹漫之

      文艺做媒宣传抗日

      曹漫之,原名曹元鹏,1913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现荣成市)成山一村。幼年家境贫寒,为了上学读书,托远房亲戚介绍到县城有钱人家做陪读生,在荣成县立第一小学读书时,学习成绩优异。

      曹漫之在学生时代,就喜爱阅读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进步作家的著作,开始接受进步思想教育,逐步树立了革命思想。期间与刘家语(谷牧)联络部分同学成立了“鲁迅读书会”,专门宣传鲁迅思想并开始将革命意愿付诸行动,曹漫之等将“打倒土豪劣绅”等标语贴到了国民党县政府、县党部、警察局门口,写下五六千字的文章揭露当时社会制度的丑恶和黑暗,并积极参加挽留进步县长张裕良等社会活动。在小学毕业前夕,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革命互济会。

      高小毕业后,曹漫之留校在县立第一小学教学,经常受荣成共产党员孙己太的帮助和教育,参加一些革命活动。1932年4月,由孙己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曹漫之与于春铭、刘佩忠成立中共荣成县城厢支部并任书记。次年春,曹漫之到寻山所县立第六小学教学,从宣传革命文化入手,在提高学生政治觉悟的基础上,掀起了读进步书籍的热潮,组织学生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1934年春,曹漫之到海阳盘古庄村,以教学为掩护,担任中共胶东特委巡视员工作。年底,曹漫之回到荣成,继续在县立第一小学教学,并兼任民众教育馆夜校教员,为唤醒人民,扩大党的影响,发展党的组织创造了思想条件,期间恢复了城厢党的组织。

      胶东“一一·四”暴动失败后,曹漫之被迫离开荣成,先后到威海、北平、青岛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36年6月回到家乡,继续开展恢复发展党组织和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他以民众教育馆夜校教员的身份,同李耀文一起购买大批的进步刊物,如《生活》《世界知识》《社会科学小丛书》等,以读书会的形式组织大家阅读。

      为扩大抗日宣传,鼓舞人民斗志,从1936年下半年起,曹漫之与李耀文在荣成组织“青年剧团”,1937年改为“河山话剧社荣成分社”,下设戏剧队、歌咏队、宣传队,主要编排一些抗日救国的剧目。曹漫之发挥文艺才能,既当导演,又做演员,率领话剧社陆续在荣成全县巡回演出了十多部抗日短剧及多幕剧。除了戏剧,曹漫之还写诗、写标语、画漫画,在各种公开场合发表演讲,常常是即兴演讲,手无片纸,语言朴实无华,对宣传、组织民众抗日起到推动作用。

      无私奉献敢为人先

      七七事变后,中共荣成临时县委成立,曹漫之任书记。在工作的同时创办了《每日快报》,每天按时收听电台宣传的抗日节目,记录后就组织人手刻版、印刷,分发到各学校和村庄。1938年1月,曹漫之参加了威海起义。威海起义后回到埠柳,组织发动埠柳乡校起义,带领起义队伍去大水泊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简称“三军”)会合,从此投身到武装抗日的行列。

     

 《每日快报》第74号(1938年5月11日荣成县民众教育馆印)

      1938年2月,在雷神庙战斗中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牺牲。3月,中共胶东特委在牟平县马石店村(现属乳山市)召开会议,推举曹漫之代理特委书记(至5月)。8月,为了统一并强化胶东区的工作,中共胶东特委重新建立军政委员会,曹漫之任军政委员会委员。15日,胶东北海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这是山东省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专区级抗日民主政权。曹漫之担任北海公署专员、八路军胶东北海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兼任胶东公学校长。胶东公学是今鲁东大学的前身,学校分设社会科、师范科、普通科,曹漫之兼任校长并亲自讲课,为抗日战争和根据地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干部。

      1938年12月,在胶东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曹漫之当选为区委常委。1939年3月,日军进攻蓬(莱)、黄(县)、掖(县)抗日根据地。胶东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一分为二,一部分实施战略转移,一部分由曹漫之等率领东进,到蓬(莱)、黄(县)、栖(霞)山区,建立蓬黄战区,曹漫之任党政军委员会书记、指挥部政委。同时,他还兼任新成立的中共北海特委书记,统一领导蓬莱、黄县、招远、掖县、栖霞、福山等县党的工作。日军占领招远玲珑金矿后,他领导人民开展反掠夺斗争,采取多种形式坚持黄金生产。1940年9月,他带领800多人,长途跋涉,历尽艰险,将6000两黄金安全送到山东分局驻地沂源。

日军在玲珑台上修建的炮楼

      1941年2月,曹漫之任胶东区行政联合办事处行政委员会主任,后担任胶东区行政公署代理主任兼秘书长。先后两次组织成立教材编辑委员会,并主持颁布了胶东战时中、小学暂行规程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粮薪供应标准、奖惩和退休抚恤办法等,对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化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在1945年召开的胶东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胶东区行政公署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胶东解放区时,曹漫之兼任胶东区支前司令部司令员,带领支前干部群众全力支援前线,同时指挥部队消灭了跟随国民党军队回乡残害民众的“还乡团”。一年后,他调往中共中央华东局,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领导的淮海前线总前委政策研究室工作,主持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三大公约、七项守则》和《华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入城守则公告》等文件。解放上海时,解放军进入上海市区“不入民宅”“露宿街头”,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赞扬,至今传为佳话。1949年5月,曹漫之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政务接管委员会副主任。后任中共上海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第一副秘书长兼民政局局长、市人民政府区政指导处处长。

      

1949年5月25日凌晨,第27军79师235团3营7连露宿上海南京路

      1950年7月,曹漫之在第一届全国民政会议上提出“关于大城市的建政问题”的建议,得到了董必武、谢觉哉等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发布《关于十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召开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其中规定建区的城市都要成立区政府,召开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曹漫之创造性的设想得到了中央的认可。在上海市委的指示下,曹漫之先后起草了《区政权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实施办法》《上海市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等文件,对上海乃至全国各大城市的区作为一级政权的建设工作起到示范作用。旧上海的娼妓问题是一大社会弊病,作为民政局长,曹漫之领导改造运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取缔、改造工作。

      培根铸魂再立新功

      曹漫之在革命征程上身经百战,一生跌宕起伏,“历久弥坚”是他革命一生、奋斗一生的坚强品格。1952年2月,在“三反”运动中,曹漫之被错误地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调离上海市委,走上了教育岗位。

      在长达27年的教育生涯中,曹漫之从久经考验的革命家转变为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理论,晋升为华东政法学院法学教授,为党培养了大批法学人才和政法干部。1979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批复“同意撤销1952年对曹漫之同志的处分决定,恢复曹漫之同志的政治名誉和党籍”。后历任上海市政协常务委员兼法制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法学》杂志主编、中国青少年犯罪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学学会顾问等职。

      也许有人会问:他在政治运动中遭受了不公对待,为何还能一如既往,为国家尽心尽力?曹漫之是这样说的:我们的工作态度需要遇宠不喜,遇喜不狂,遇恶不容,遇难不退,遇惊不慌,遇挫不折,遇悲不伤,遇怨不哭,遇弱不欺,遇霸不怕……要在党中央和上海市委领导下,坚定工作,把各项工作踏实地做好。

      为更好地指导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曹漫之古稀之年毅然决然担负起开拓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新领域的重任。由曹漫之倡议和支持,华东政法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为中国犯罪学研究书写了光辉的一页。1987年,由曹漫之主编的《中国青少年犯罪学》一书出版,初步确立起中国青少年犯罪学的学科体系,直至今天仍然是公认最为权威的一部青少年犯罪学著作。

      

时任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曹漫之(左一)在帐篷里办公

      1984年4月,曹漫之离职休养。1991年7月于上海病逝,终年78岁。曹漫之一生有成功、有坎坷,但无论身处顺境、逆境,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永远都是真理的坚持者,理想的追求者,事业的开拓者。(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