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精准康复,威海着力提升残疾人群康复水平

2023-05-22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 提高康复训练救助标准、推行康教融合教育模式、打造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中心……近年来,威海市残联重点围绕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推动康复服务覆盖率和质量逐年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由基本型服务向高质量服务转变。

      医康教融合 让特殊儿童拥抱美好未来

      “春天来了,花园里开出了鲜艳的花朵,有红色、黄色、粉色……”5月8日14时许,在经开区海大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海萌儿童乐园,6岁的小奇(化名)准确、流利地朗读绘本故事。这让站在一旁的妈妈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小奇2岁被确诊为孤独症。经过2年多的康复训练,孩子进步特别快,我们特别开心。”小奇妈妈说。

      回望2年多的康复路,小奇妈妈百感交集:“刚确诊时,我们曾带孩子到私立机构进行康复,可单节课程的费用要500元,实在负担不起。”对于孤独症儿童而言,3岁前是最佳治疗期,6岁前为黄金期,但高额的康复费用,一度让她陷入崩溃的边缘。

      正当小奇妈妈为孩子康复的事情发愁时,好消息传来:根据《山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市残联重新调整了残疾儿童基本康复训练目录,对残疾儿童基本康复训练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进行规范、优化,并进一步明确了训练频次和补贴标准。

      “我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标准为1.8万元,比省定标准每年最高1.5万元高0.3万元。”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0至12岁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我市将给予每人每年不超过4000元的送训补助,为残疾儿童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不仅如此,对参加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我市还将根据实际康复需求情况,不限定在机构集中康复训练年限,且不超过规定的年龄(17岁),可连续申请救助。同时,规定每年救助周期为12个月,比省规定的10个月超出2个月,有效保证了康复训练时间和效果。

      此外,市残联协调医保部门将0-17岁的脑瘫、肢体残疾、孤独症和智力残疾纳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特定门诊慢性病病种范围,对达到规定康复训练时间的进行定额结算管理,统筹基金支付60%,个人负担40%;将视力、听力、言语残疾纳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慢性病病种范围,进一步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

      为让残疾儿童更好融入社会,市残联还积极指导各区市推行康教融合模式,让特殊儿童获得更优质的康复服务。

      前不久,在乳山市金豆豆幼儿园,一场主题为“融合”的趣味运动会精彩开赛。“参加运动会的孩子,除了正常的入园儿童外,还有一群患有孤独症、智力发育迟缓等的儿童。”乳山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举办类似的融合活动,能够更好地为辖区残疾儿童创造接触普通儿童、融入集体的机会,逐步帮助残疾儿童实现教育场所的融合、教学上的融合和社会性的融合。

      为更好地就近就便满足残疾儿童康复需求,市及区市残联部门还积极统筹各方资源,大力推进定点机构规范化建设,将符合定点标准的医疗机构、儿童福利院、妇幼保健院、幼儿园等认定为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目前,我市共有19个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其中环翠区有7个。

      “定制化”服务 让残疾群体尽享“零距离”康复体验

      作为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设备,辅助器具保修难、调适难,一直是特殊群体的“忧心事”。如今,针对这一问题,荣成市残联给出了最优解——建设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中心,实现售前、售后“一站式”服务。

      “中心囊括了所有辅助器具用品,并配备了专业的设计、销售及管护团队,能够有效为残疾人群提供‘一站式’服务。”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特殊群体需求,中心还可为有需求的群体提供设备体验场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内容,为残疾人融合发展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友好的环境。

      在我市,荣成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中心是保障、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以满足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市残联突出抓好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个性化服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修订《威海市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目录(第五版)》,将残疾人基本型辅具适配种类增加至95种。

      “对适配目录内的辅助器具,困难、重度残疾人和17岁以下的残疾儿童可享受全额补贴,其他残疾人可享受最高一千元补贴。”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更好适应我市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需求变化,满足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高标准要求,市残联还进一步完善“威海市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开发“威海辅具”小程序,将补贴目录内所有产品的规格、图片、用途上传至服务平台,残疾人可在辅具网上展示大厅查询、选定产品,申请后,辅具定点服务机构提供上门“评估、配送、指导”一站式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腿、残疾人零跑腿的目标。自2019年以来,全市已为13000多名残疾人适配辅具,抽查满意率达95%以上。

      此外,考虑到部分重度肢体残疾群体对专业的康复训练有着迫切的需求,在完善辅助器具适配工作的基础上,我市还创新开展涵盖日常生活活动、肢体综合训练、居家康复护理等内容的居家康复服务。

      “我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全市有康复需求的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每周1次,每次不少于40分钟,共计12次的居家康复服务。”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项目实施以来,我市已为2000余名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上门服务2万多人次,培训残疾人亲属3000多名,康复训练有效率达90%以上。

      为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在居家康复的基础上,市残联还联合卫生健康部门共同开展残疾人康复医疗服务。以文登区为例,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残疾人居家康复项目试点,将残疾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重点人群管理范围,制定了“一人一案”精准化康复服务方案,并指导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受助人自由选择,直接纳入“两病”门诊保障范围,以方便他们就医购药并享受门诊报销补贴,减轻用药负担。截至2022年底,全市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53476人,占全市持证残疾人的77%。(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