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 | 让民法典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3-05-22 编辑: 宋倩

      2023年5月是第三个“民法典宣传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高质量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环翠区组织开展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的“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掀起了民法典学习宣传的热潮。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部保护人民权利的宝典。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章中强调:“要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讲清楚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擦亮以人民为中心的底色。无论是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还是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亦或是高铁霸座、老人摔倒不敢扶,“老无所养”、Q币交易等,民法典都给出了详尽的解答。1260条条文涵盖了民事活动中的大事、小事、琐碎事,织密了人民权利的“防护网”,支起了权利平等的“公平称”。

      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民法典为国家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引入了新理念,设定了新边界,提出了新要求。从政府机关层面上讲,民法典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力手段,是正确决策、优化管理、提高效率的充分保障,这是国家对人民的担当;从组织层面上讲,民法典是谋事、干事的理论源泉,深入学习、全面遵守、带头维护,这是党政干部对群众的担当;从个人层面上讲,民众心怀敬畏,遵从平等自愿原则,依法从事民事活动,是公民对社会的担当。

      夯实问题导向的总基调。法治是人类政治智慧的一大标志,也是走向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民法典的落地生根历经4次启动制定和编纂,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5年艰苦细致编纂,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回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广泛多样的关切。只有让群众真正了解民法典,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才能让民法典真正成为老百姓一生的“保护伞”。(作者:环翠区司法局 丁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