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 | 基础研究夯实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3-05-23 编辑: 宋倩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加强基础研究的重大意义,为基础研究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基础研究,是凝聚智力资本的重要平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活力之源,也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基础研究如毛竹,厚积而薄发,需以人才强基铸功。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基础研究是助推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汇集了人类探寻规律和追求真理凝结的科学与人文的智慧结晶,从而促进思想解放、构建世界观。诚然,相较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突破所呈现的耗时长、成果微让不少科研者望而却步,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应用系的万域更新必然要以基础研究突破为前提,否则,无非是瓶颈之下的迭代。基础研究的发展正如毛竹的成长奇迹,数年沉静是为根满大地,数周功成从此世间傲立。所以,在科学发展多元化、科技革命赋予的机遇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加强人才储备才能从源头抢占发展的先机。要系统建立基础研究人才构建体系,一是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政治正确、志存高远、热衷科研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二是加强待遇保障,创造良好的氛围,留住人才;三是要人尽其才,避免造成资源闲置。

      基础研究如育幼,艰难却必然,需以制度保驾护航。基础研究的发展过程从来都非一蹴而就,而是曲折行进。在本身的系统理论繁杂耗智外,还存在急功近利的学术作风萦绕、学术示范行为偶有发生的情况,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健康发展。所以,除了刻苦钻研的精神构建外,还需要相应的制度去规范,使其行稳致远。要将基础研究当成科技兴国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要配套鼓励研究人员忍耐寂寞、持续精研的各类机制保障,要改革基础研究的生态环境和评价标准,加强容错机制的普及,塑造鼓励探索和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打破科研人员的心理桎梏,释放原始性创新能力。

      基础研究如锻铁,除锈促刃锋,需以精神持续打磨。我国的科技征程一直不乏高绝的情怀,如“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几代人的凝心聚力,不断拓展着国家创新领域,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今的部分科研人员遇难而衰、利己思想较盛,思想较老一辈科研者失了一份精神底色。要加强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广泛宣传基础研究等科技领域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事迹,鼓励传承无数先辈忠党爱国,为民奉献的精神内涵。

      加强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内在力量。以人才强基,以制度护航,以精神打磨,凝心蓄力,深植大地之根;四季为功,傲立世界之林。(荣成市审计局 周子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