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人才支撑是关键

2023-05-23 编辑: 宋倩

      

      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要注意乡村人才的引进、培养,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做好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要以“海乃百川”的胸襟引来人才,用更加优惠、更加体贴的政策留住人才,用更加完善健全的机制用好人才。迈入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引凤筑巢”;要拿“真金白银”,鼓励吸引有志于乡村发展的,懂生产、技术、市场等的专门人才来到农村。要采取柔性引入机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合作机制,采取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等方式,发挥好各类人才的作用。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把培养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中通盘考虑,进一步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意识,落实“管行业就要管行业人才”的理念,做到农业农村经济重点工作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推动形成农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全系统上下协调联动,各类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格局,“双新双创”是解决乡村振兴人才来源的有效渠道,可以促进更多的人才流向农业农村,还能带动农民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加快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要加快吸引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带动城市的管理、科技、资金等要素向农村加速流动,充分激发其聪明才智,在广袤农村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成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懈的培养支持。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出台深化农业农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农业农村人才成长特点的培养支持机制,广泛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加大培养力度,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要把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纳入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评价体系,推动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培训投入,帮助扶持广大农业农村人才安心开展创新创业。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平台,在重大命题研究、重要技术模式示范、长期性基础性科研布局等方面,健全以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科研组织模式,带动全国农业科研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提升。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和人才自身全面发展需要,着力加强人才服务,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要弘扬劳模精神,加大农业农村人才遴选资助和表彰奖励力度,树立先进典型,传播重视农业、尊重人才的正能量。要坚持“干说并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手段,在全社会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作者:经开区建设局 徐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