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年,民营经济在我国GDP中的占比升至六成以上,并贡献了五成以上税收、七成以上技术成果和八成以上城镇劳动就业岗位,民营市场主体占全国审场主体的比重更超过九成。随着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明显提升。民营企业想要发展扩大,普遍存在着融资难,企业难以扩大生产;办事难,办理业务来回跑;回款难,部分账款难以追回的难题。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环境优则企业强,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多。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任重而道远,需持续深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将营商环境优化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用良好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帮助市场主体解难题、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各地区各部门应秉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以多措并举的“硬措施”持续优化发展“软环境”,使办事更便捷、方式更灵活、帮扶更有力。让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家门口就能办,实现了“一窗办理”,省时省力又省事,让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热情不断激发。
深化简政放权,谨慎干预市场
深化简政放权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内在要求,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牢牢抓住简政放权这个“牛鼻子”,用政府的减权限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新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白士泮建议,需审慎把控微观层面对市场运作的“主导”或“干预”行为,对部分企业的整顿治理、国有企业入股民企、派驻政府干部任职民企等,均需加强合规运作谨慎行事,做到“尊重市场规律、深化简政放权”,厘清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之间的边界,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解决账款难题,促进资金流动
工程顺利完工但是尾款还没结清,款到期却迟迟不还,这些拖欠账款的行为,让中小企业压力颇大。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是许许多多中小企业心中的痛点。拖欠中小企业款项不仅影响资金流动性,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对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问题突出的地区可以通过开展督导,把清欠问题作为考核项的方式,适时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列拖欠清单,加大对拖欠行为的监督问责,反向开展中小微企业账款清欠工作。对无分歧欠款限时清偿,对有分歧的欠款制定协商解决方案,限时反馈中小企业,努力让我们的中小微企业在目前状况下能够更好地行稳致远。(作者:环翠区商务局 刘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