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26项为民实事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2023-05-29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沈道远)建成城乡老年餐桌1066处,残疾人康复需求服务覆盖率提升到100%,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长……记者从5月26日市新闻办召开的“满意在威海”社会帮扶领域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市民政局联合残联、人社、住建、卫健、医保等13个社会帮扶相关部门,立足各领域职能,实施了26项为民办实事行动,让老年人和困难群体“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建成老年餐桌1066处

      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玉建介绍,我市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探索构建了区市、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实施乡镇敬老院社会化改革,将32处镇级敬老院优化升级为14处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部实施国家二星级以上养老服务标准。建成城乡老年餐桌1066处,覆盖1318个村(居),日均服务3万人次。

      依托6012349便民热线,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一站式”提供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紧急救助等200多项服务。平台已提供上门服务50余万次,实施紧急救助485例,帮助165位老人安全回家。

      通过“一张家床、一份协议、一次改造”,免费为5500多名困难老年人设置家庭养老床位,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基本照护服务。建成162家养老机构、3.9万张养老床位,星级养老机构占比达到84%。市级每年将52%以上的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累计投入1.3亿元,实施护理型床位建设等18个项目。

      组织开展慈善项目品牌大赛,每月设主动帮办日

      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健全市、县、镇三级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9类困难群体与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残疾康复等N项救助政策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相衔接的“9+N+1”多层次梯度式社会救助体系。

      把信息化“大数据”作为新时代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了全市32个救助部门统一使用的“威救你”救助综合信息平台。

      充分发挥慈善总会力量,主动对接爱心企业,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慈善帮扶。目前全市共设立冠名基金313个、总额1.32亿元。2022年以来累计支出善款8428.31万元,惠及困难群众5.41万人次。目前,我市正在组织开展全市慈善项目品牌大赛,现已征集18个项目,近期将组织评选,引导、支持更多爱心企业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依托在全省率先实现镇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全覆盖的优势,培育便民服务类、公益慈善类、邻里互助类等社区社会组织7846个。

      “考虑到部分遇困群众对救助政策不了解等原因,未能及时申请救助事项,我们近期确定把每月6日定为‘主动帮办日’,组织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深入群众,主动上门走访,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遇困群众尽早尽快享受政府救助。”孙玉建说。

      困难失能老年人一直都是社会帮扶的重点,今年我市预计可为4857户分散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等家庭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为9715名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开展居家上门服务工作。截至4月底,家庭养老床位已开工建设2272张、完工931张。

      康复需求服务覆盖率100%,扶持13080名残疾人就业

      市残联党组书记苗建臣说,近年来,我市构建了高水平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高质量的促进残疾人就业体系、多方位的残疾人权益维护体系。

      近五年来,全市残疾人累计得到康复服务20余万(人次),康复需求服务覆盖率已提升到100%;先后为400多名听障夫妇、听障儿童免费提供遗传性致聋基因检测服务;在全省率先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提高到1.8万元/年,累计救助残疾儿童3359人次。

      在全省率先出台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就业创新政策,扶持13080名残疾人实现了各种形式的就业。实施“共享阳光·残疾人就业创业工程”,对残疾人就业基地给予奖补,对残疾人致富能手和创业标兵给予奖励。

      将无障碍环境纳入精致城市、文明城市建设大局统筹推进,开设了手语栏目,盲道总长度达到1457公里,坡道2514处,55处公园、143座公厕配备了无障碍设施,帮助6881名重度残疾人完成家庭无障碍改造。“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全面铺开,已建成32处,就近就便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社区康复等服务1000多人次。

      全社会扶残济困氛围愈发浓厚,以威高集团、长城爱心大本营为代表的56家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常年开展助残活动。

      打造“全民社保”,推进“智慧人社”平台建设

      “社会保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截至4月底,我市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0.5万人、70.5万人、66.3万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主任、党总支书记郭良田说。

      按照“覆盖全民、统筹城乡”要求,我市着力打造“全民社保”。如在工伤保险方面推进建设工程领域等按项目参保、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保等,努力做到制度安排更加公平,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聚焦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开展大数据比对筛查,精准确定未参保和中断参保人员,有针对性地扩面参保。

      我市还通过推行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措施,打造了“ai社保”服务品牌。在全省率先打造社银一体化自助终端,提供查询、参保缴费等25项业务服务,方便群众就近办事。推进“智慧人社”和工伤智能一体化平台建设,打造了“网厅+微信公众号+自助终端+机器人”智慧服务体系,业务线上办理量占比超过93%。

      连续多年调增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领取待遇人数与人口的占比、待遇总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以来,已为全市85万名退休人员和居民领取待遇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48.7亿元;为3436名工伤人员发放工伤保险待遇1亿多元;为1.8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4亿元。(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