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爱国情怀是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责任与担当,爱国信念充盈在大街小巷,每个角落,是滋润我们生养的雨露霞光。作为新时代的退役士兵,我想说:“奋斗正当时,我与我的国同在。”
说到爱国,曾几何时,文天祥笔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已经反映出家与国同在的华夏精神;追溯到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革命志士为了理想信念,为了家国百姓,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新中国的长城;再看当下,神舟上天,航母下海,无不是我的国由大到强的最好诠释。特别是前段时间,“福建舰”航母的下水,让我们面对世界时再一次昂起了头、挺起了胸。
“福建舰”摒弃了辽宁舰、山东舰的滑跃式起飞方式,采用电磁弹射技术,一举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而在此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的航母拥有电磁弹射技术。
这一次,让国人扬眉吐气的幕后英雄,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
曾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的马伟明,师从我国电机界著名专家、海军首批教授张盖凡。马伟明在研究生面试的时候,张盖凡特意问他一个问题:“研究生毕业后三条道,当官、发财、做学问,你选哪一条?”马伟明的回答也是干脆利落:“终身做学问!”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为了一心做学问,马伟明拒绝了国外企业百万元的专利转让费;为了一心做学问,他还拒绝了成为海军工程大学校领导的机会;更不用说为了一心做学问,他家庭不顾亲人不管,甚至被骂成是不近人情、铁石心肠。
可再回过头看看他这些年的成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马伟明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国产十二相整流发电机、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舰船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电磁弹射、电磁炮等等领先世界的技术,这些果实的取得,不正是马伟明“一心做学问”的最好答案吗?
平凡出自伟大,英雄出自人民。马伟明如此,许许多多的国人亦如此。曾看到一句十分令人动容的话,“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那些身强体壮的士兵为何会死,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是啊,回看戍边战士陈祥榕,他若还活着,也要二十岁了,他会是风华正茂的一个兵,可他为何牺牲,他同与他年纪相仿的战友又在为谁而战斗?答案自在我们心中。
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暴发以来,始终心系祖国与人民。他在呼吁大家不要出门、做好防护同时,自己却逆行而上,奔赴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他没有恐惧,只有担当,因为他是一名心系国家、心系人民的医生,疫情前线,就是他的星辰大海。
在我们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时刻有人为国家的安全发展做出努力甚至付出生命,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可以是疫情时勇敢冲在最前方的医护和士兵,救死扶伤、保家卫国;可以是千万万坚守岗位的工作者和志愿者,不眠不休、为国效力;可以是奋战在抗洪防火一线的救援队,努力发出一丝光、献出一份力。因为国家,是我们每一个人安全的盾,冲锋的矛,时刻温暖保护着我们的背。
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曾经的苦难告诉我们,唯长缨在手,方能阻断虎狼环伺。山河虽已无恙,吾辈更应自强。(作者:环翠区张村镇政府 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