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休闲方式日益改变,对山水、乡愁的精神需求日益增加,美丽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理想的休闲度假场所。乳山市有着丰富的滨海风光、红色教育、特色农业等旅游资源,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红色底蕴,因村制宜发展休闲农业、滨海渔家乐、山区红色之旅等特色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让美丽乡村美得长久。
因地制宜,走精准施策道路。准确把握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地形地貌、自然水系等地理因素和历史遗存、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注重保护地方特色,将美丽乡村主体定位、内涵挖掘、文化保护、产业培育有机结合,围绕历史文化、民风民俗,进行系统挖掘整理,形成各自的文化主题,实现示范村组团竞争、片区内差异化发展,真正创造出乡村魅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注重连片建设,存异求同,围绕山景线、海景线、红色旅游线和环城带进一步开阔思路,积极推进片区打造,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整体联动、优势互补的规划布局,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威海篇乳山文章。
常态长效,筑管护运维之基。美丽乡村投入大量资金,新建了许多景观节点和公共设施,整治美化了村庄环境,但如果后期管护不到位,就会出现“治理—反弹—再治理”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管护要从政府、社会、群众三方主体入手,共同写好美丽乡村建设“后半篇文章”。政府要坚决防止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探索由市镇两级设立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基金,建立完善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落实专项经费和责任主体,切实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要加强社会面宣传引导,通过开设宣传专栏、召开旅行社推介会、组织媒体记者采风、举办乡村摄影展、开展乡情乡愁忆丰收等主题活动,全方面、多角度宣传推介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广泛吸引客源到村体验风俗民情和自然风光,不断提升美丽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增强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坚持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修订完善各村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村民行为,提升村民素质,引导村民牢固树立“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理念,主动参与村级管理管护,提升美丽乡村对外形象。
筑巢引凤,谱富民强村篇章。把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任务,切实打造“富于活力,而和谐有序;宜居宜业,而生机不息”的美丽乡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的定位,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理念,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社会力量捐助等方式,使财政资金由“主导”变为“引导”,聚集更多资源、资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美丽产业。同时,在外来资金“输血”的基础上,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实现自身“造血”。积极引导农户以土地、宅基地等入股的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全力塑造美丽乡村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真正实现富民强村。(作者:乳山市农业农村局 彭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