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镇街新闻

蔄山镇东柳村党支部委员于信模:闲不住的老党员,为民服务二十三载

2023-06-05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在临港区蔄山镇东柳村,提起村党支部委员于信模,村里没人不竖大拇指:他22岁当兵,军旅生涯成就其刚强坚韧品格;当选村干部23年里,坚守为民初心,始终把群众的事儿放在心间,受到乡亲们拥护。



  村民信任的“和事佬”

  于信模今年77岁,1973年退伍回村,因为资历老、威望高,于信模高票当选村党支部委员,一直任职到现在。
  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村里的大事小事处理起来离不开“乡情”两字,这也是于信模处理东柳村105户村民大事小情的“灵丹妙药”。
  “他叔,这厢房建得太影响俺家走车了,谁受得了?”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村民刘某的一间厢房没有和主屋连着,反而与主屋隔路相望,部分阻挡了邻居于某门前通行,老邻居俩因为这间厢房闹起了矛盾。
  为让他俩解开矛盾,于信模没少下功夫。平时,他经常去两家唠唠,说说好话,起到“润滑剂”作用。“大家都邻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有啥事不能坐下来好好说,这样才能把事儿解决好。”每当两人发生口角,于信模就当起“和事佬”,跑过去调解。因为于信模辈分高、有威望,劝说不偏不倚,老邻居俩的情绪渐渐稳定。经过于信模多次调和,双方握手言和。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作为东柳村党支部委员,于信模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作风,积极投入东柳村矛盾纠纷调解、乡村治理、移风易俗等工作中。不管谁家有困难,他都跑前跑后、嘘寒问暖,帮助解决。生活中,谁思想上有了疙瘩,他总想方设法帮助解开,邻里之间有了矛盾纠纷,他总是竭尽全力帮忙化解。
  “我受党教育一辈子,村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尽心尽力为党委、政府分忧,为百姓群众解难题。”于信模说。

  服务有“人情味儿”

  腿脚不便的村民想去村幸福食堂吃饭,于信模准时出现在这些村民家门口,用三轮车载着他们去吃饭;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来村里义诊,于信模在大喇叭招呼完,骑着三轮车直奔几个腿脚不便的村民家中……一辆小小三轮车,满载于信模为民服务的情怀。
  “在家呆着没意思,想去山后水库看看景。”前不久,77岁的于文国打电话给于信模,想趁着这几天天好,出门转转,放松放松心情,但腿脚不好的老毛病让他犯了难。于信模二话没说,骑上三轮车带着于文国上山转转,满足了于文国的心愿。
  “他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跑前跑后的,他这个‘官’当得没得说。”说起于信模和他的三轮车,于文国感慨地说,于信模当了半辈子村党支部委员,在村“两委”班子成员中一直起带头作用,他的身上有一股军人的“倔劲儿”。
  “倔劲儿”用在为民服务上,成为于信模践行初心的使命担当。在东柳村,于信模“一块月饼啃一天不下山”的故事广为流传。一年的森林防火季,于信模作为村干部“驻扎”在东柳村东边的野鸡岭山上看守。按轮班,他本应早上7时轮岗,却总是不到5时就拿上干粮从家里出发,中午也不回家吃饭,一块月饼啃上一天,直到下午5时后才下山。有了于信模的坚守,东柳村责任辖区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如今,有着50年党龄的于信模,依然活跃在为村民服务的一线上,坚守着为民初心。(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万玉/文 刘志鹏/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孙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