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镇街新闻

蔄山镇秦权社区居民乔春收:为需要帮助的人“配”出幸福生活的钥匙

2023-06-05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今年53岁的乔春收,1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为谋生,高中毕业的他学起配钥匙修锁的手艺,一干就是30年。多年来,他开着载有配钥匙修锁“家当”的三轮车,穿梭在临港区蔄山镇秦权社区,热心为居民们提供服务与帮助。久而久之,居民们与乔春收结下深厚的情谊,都管他叫“乔师傅”。
  一声声“乔师傅”,透着居民们对乔春收手艺的认可,更透着大家对他身残志坚却乐于助人好品格的信任。

  多年坚守,他成为居民们的开“芯”人

  “乔师傅,我出来倒垃圾忘带钥匙,家进不去了,灶上的锅还烧着呢,你快来帮忙开下锁!”类似这样的求助电话,乔春收几乎每天都能接上几个。每当这时,甭管手头忙什么、有多忙,他都是快速收拾好工具箱,开着三轮车就往那里赶。


  熟悉乔春收的人都知道他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找他开锁修锁一律不收钱。乔春收说,这个规矩是他从学会修锁的那天起就立下了。因为童年时,经常有骑车或开拖拉机的好心人看他走路困难,主动捎他一段路,这些温暖举动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感恩的种子,他发誓将来有条件,一定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
  家住秦权社区玫瑰园小区的赵女士年过八旬,没有子女,因为健忘,她常把自己锁在屋外,进不去家,这样的情况几乎每月都有两三次。每次接到赵女士的求助,乔春收都不厌其烦地登门免费帮她开锁。小区里,像赵女士这样的孤寡老人还有不少,乔春收一一记在心里。每当上门为他们免费开锁修锁,他常会顺带着从家里捎点热乎饭给这些老人。
  “咱本身就是残疾人,受过苦,所以见不得别人吃苦,就想着有一份力出一份力,多帮帮别人。”乔春收说。
  配一把普通钥匙3元,修一个普通门锁10元……这样的价格,乔春收坚持了很多年,一直没有涨价。对此,乔春收这样说,在他眼里,这份工作已然成为生活的乐趣,“知足就好”。“多的时候一天能赚百八十的,少的时候也就十几块。”尽管这个收入支撑起一个家庭还很困难,但乔春收夫妻俩却淡然面对。两人甚至利用闲暇时间去捡垃圾、打零工,并把捡垃圾的收入全部捐给家庭困难的老人。
  乔春收说,做一名修锁匠,起初是为了打破生活的困顿,渐渐地,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份工作的意义——帮别人解决生活的麻烦,打开生活的“锁”。
  30年来,乔春收为周边群众免费配钥匙300余把,免费上门修锁、开锁200余次,乔春收用他的质朴、善良与坚守,铸就了一把“爱心锁”。

  心系“一老一小”,他成为“社区红人”

  除了修锁匠这个身份,乔春收还有很多别的身份: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书法老师。
  “起初我提出要加入社区志愿队,社区领导考虑我腿脚不好、行动不便,没有同意。”乔春收说,在经营修锁摊时,他见到很多居民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心里很羡慕,很想成为其中一员。于是,乔春收再次提出申请,这次秦权社区同意了,乔春收如愿穿上红马甲。从此,秦权社区开展的志愿活动里,几乎都能见到乔春收的身影。
  乔春收的热心举动,居民们都看在眼里,社区年过七旬的姜女士总喜欢用“雷锋”来夸他。
  姜女士腿脚不好,子女不在身边,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买菜买粮非常不便。一次偶然的机会,乔春收得知了姜女士的情况,当场拿出200元现金帮她团购新鲜蔬菜。回家将姜女士的情况告诉了妻子,两人商量后,他又送给姜女士500元现金,帮她解决当下的困难。
  对乔春收来说,500元,可能是一个周甚至两个周的收入,自己家够困难了还要捐助别人,身边许多人都不理解。对此,乔春收这样说:“起码我能自理,有收入,有的老人家庭很困难,我见到了,怎么能不帮一把?”
  乔春收自幼痴迷书法,常年坚持,练就了一手好书法,并加入了临港区书法协会。每逢春节,乔春收都免费为社区居民写春联。社区里有很多儿童,到了周末因父母忙着上班无人看管,乔春收就在社区帮助下,把这些儿童组织起来,免费上书法课。
  如今,乔春收每年常态化帮助10余名老人,他为老人捐款捐物累计超过3万元,累计免费为10余名儿童教授书法,他用自己的手艺和爱心,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配”出幸福生活的钥匙。(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万玉/文 刘志鹏/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孙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