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禁毒是禁毒工作的重点难点。由于乡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人员流动性大,受教育程度低,尤其是城郊结合附近,由于村民外出打工谋生,外地人过来投资企业,加之近些年来撤村并村,村民居住地相对分散,乡村毒品蔓延呈现苗头。
据禁毒部门摸底统计,目前真正意义上的“无毒村”是很难找到了,相较于城镇和街道办社区居民集中、组织体系架构完善、管理网络严密、管控也容易到位的特点,农村由于地广人稀,加上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毒品有了滋生土壤,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现增多的趋势,逐渐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消极因素之一。
农村吸毒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在外流动期间因为好奇而沾染毒品的,真正留在家里涉毒的人员比例较小,而且基层管理人员对乡村禁毒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村民潜意识里也认为禁毒工作是公安和禁毒部门的事,只要不被警察抓捕,就不会有严重影响,从而导致群众参与禁毒意识薄弱。村委会都是所在村的禁毒小组,但实际上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大量日常事务性工作上,加之村里涉毒人员大多在外地,而相关的管控经费又难以到位,因此对涉毒人员的收戒帮教工作难度较大。
针对当前乡村禁毒工作呈现出的新变化与新特点,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禁毒斗争,是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的治本之策。要把禁毒预防宣传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村规民约,既要注重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经常性,又要树立禁毒宣传教育活动长期作战的紧迫性,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禁毒宣传活动,注重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的层次性、广泛性和机制性。将禁毒教育纳入公民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健康教育等体系中去,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和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同时要抓好乡村禁毒工作队伍建设,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切实提高禁毒工作的整体水平,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进一步健全完善禁毒工作检查督导制度和考核评估机制,严格执行党纪政纪问责规定和兑现奖惩。加大对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员的矫治力度,加强对在外地务工创业村民的有效管理,适当解决必需的工作经费,有效遏制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现象,开展乡村禁毒帮教工作,摸清情况、建好台帐、加强跟踪、掌握动态,努力帮助戒毒人员家庭“脱贫”,巩固戒毒成果。
乡村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事关民族兴衰和地方长治久安,只要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禁绝毒品的人民战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作者:临港区汪疃镇政府 慈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