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威海市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公报》发布

2023-06-07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王文欣)6月6日,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威海市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公报》有关情况。记者获悉,2022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优良天数比例全省最高,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连续4年全省最优,湾长制实施效果评估成绩全省第一。

      2022年,我市大力实施环保工作和环境质量“双领先”战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保护和“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PM2.5浓度同比改善12.5%,绝对值和改善率均居全省第一位,在全省唯一连续两年稳定达到世卫标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毕建康介绍。PM10浓度同比改善16.3%,在全省唯一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实现历史性新突破。优良天数比例为91.2%,为全省最高,综合指数、PM2.5、PM10浓度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大气环境质量方面良好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市在源头治理、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四方面推进的一系列举措。”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峰说。

      据介绍,我市坚持源头治理,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确保“增产不增污”;坚持精准治污,狠抓工业源治理、移动源管控、扬尘源整治、污染天气应对,推动PM2.5深度治理;坚持科学治污,强化监测能力建设、非现场监管、协同管控,推动PM2.5智慧管控,新建首个空气质量超级站,构建“天地空”立体管控体系;坚持依法治污,创新建立大气专项督查机制,强化源头管控机制,严格执行预警、通报、约谈机制,推动PM2.5标本兼治。在省内率先建立强化大气驻区专项督查制度,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总量替代,全市未审批新建“两高”项目。

      《公报》显示,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13条重点河流、12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100%,连续4年全省最优;湾长制实施效果评估成绩优秀,全省第一。

      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市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聚焦深入落细落实湾长制、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加强入海河流总氮控制三个层面,以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4855个入海排污口全部整治完成,获得省厅“红旗”标志。桑沟湾入围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前20名。“‘十四五’期间,计划将桑沟湾建成国家级‘美丽海湾’,将双岛湾—威海湾、阴山湾—马栏湾、洋村口湾湾群3个湾区建成省级‘美丽海湾’。”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省威海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张晓明说。

      《公报》显示,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土壤环境和辐射环境质量状况保持稳定。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持续保持稳定,均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

      “我市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在严格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环境监管、强化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控三方面发力,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张晓明介绍,严格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探索形成快速、规范、高效的专家评审“威海模式”;动态更新威海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盯紧抓牢在产企业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谋划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项目;加强国控地下水区域考核点位周边污染隐患排查,实现国控地下水区域考核点位全部消除Ⅴ类。

      《公报》指出,“无废城市”建设方面,我市承办全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暨“无废城市”建设现场观摩会并作典型经验交流,获国家“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奖励资金1000万元。

      我市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荣誉。“我市是全国第一个市级及所辖县级市全部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地级市,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市域全覆盖。”张峰介绍,威海华夏城、荣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南海新区、乳山市滨海新区、文登区界石镇被命名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此外,荣成市被命名为首批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乳山经济开发区、南海新区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数量全省第一。(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