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稿件《与非遗相伴 和传统同行》,聚焦全国各地“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精彩活动,对威海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暨“非遗购物节”予以报道。以下为报道全文:
在“家门口”欣赏非遗展览、听传统戏曲,在网络上购买非遗文创、看非遗直播,在景区景点体验手工艺趣味……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是“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在10日前后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为非遗保护传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这幅《运河支队》的剪纸作品,既再现了当年激烈的战争场景,也让我们感受到非遗传承人的细致、精致、匠心。”近日,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的多项非遗走进景区,高中生任奕彤被技艺高超、表达生动的剪纸作品所吸引。近年来,当地积极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利用桃花节等民俗节日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活动,人气越来越旺。
“清早起来把水担,阳雀叫来喜鹊喊……”6月8日,在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南潭村乡村旅游点,悠扬婉转的土家族山歌吸引不少游客。湖北省级非遗项目恩施“五句子山歌”传承人邓懂芝与游客互动,十分热闹。“特色非遗确实有吸引力,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邓懂芝说。
今年2月印发的《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入能进一步丰富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底蕴。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各地因地制宜推动非遗与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展示展演、互动交流、参观体验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持续“圈粉”。
湖北大鼓、山东快书、苏州评弹、广东南音……6月9日至15日,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活动以“曲艺荟江城 说唱新时代”为主题,全国145项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参加展演。成果展、驻场演出、下基层演出、线上直播等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楼广场,秧歌扭得欢,锣鼓敲得响,威海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暨“非遗购物节”如期举行。山东省多地的40多个非遗项目云集威海,为市民献上一场视觉和文化盛宴。
在浙江省杭州市,“非遗茶市”品香、“非遗工坊”直播等活动如火如荼。制茶、饮茶器具制作、茶点制作、饮茶习俗等项目的非遗传承人相聚一堂,现场炒茶、制茶、说茶,全面展示杭州的茶历史、茶文化、茶产业传承发展状况。点茶、品茶、吃茶点等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参与。
今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为此,国家图书馆举办“茶和天下 典籍里的茶”展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非遗保护讲座月等活动,集中展示非遗风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传统烟花,绽放千年之美。日前,一场盛大的烟花艺术表演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上演,网络热度也持续攀升。为充分展现国家级非遗项目萍乡烟花制作技艺的独特魅力,当地还特别开展了“花炮故里·绽放千年”主题互动活动,让人们体验千年非遗的乐趣。
非遗影像浏览、“国风”话题讨论、直播互动、拍摄上传身边非遗活动……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8家网络平台共同承办的“云游非遗·影像展”日前上线。精选视频的公益性展播和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赢得许多年轻人点赞,“原来生活中有这么丰富多彩的非遗”“与非遗相伴,和传统同行”……
“今年,全国各地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举办98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线下活动6300多项。”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相关负责人说,“让广大民众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


在“家门口”欣赏非遗展览、听传统戏曲,在网络上购买非遗文创、看非遗直播,在景区景点体验手工艺趣味……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是“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在10日前后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为非遗保护传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这幅《运河支队》的剪纸作品,既再现了当年激烈的战争场景,也让我们感受到非遗传承人的细致、精致、匠心。”近日,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的多项非遗走进景区,高中生任奕彤被技艺高超、表达生动的剪纸作品所吸引。近年来,当地积极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利用桃花节等民俗节日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活动,人气越来越旺。
“清早起来把水担,阳雀叫来喜鹊喊……”6月8日,在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南潭村乡村旅游点,悠扬婉转的土家族山歌吸引不少游客。湖北省级非遗项目恩施“五句子山歌”传承人邓懂芝与游客互动,十分热闹。“特色非遗确实有吸引力,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邓懂芝说。
今年2月印发的《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入能进一步丰富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底蕴。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各地因地制宜推动非遗与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展示展演、互动交流、参观体验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持续“圈粉”。
湖北大鼓、山东快书、苏州评弹、广东南音……6月9日至15日,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活动以“曲艺荟江城 说唱新时代”为主题,全国145项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参加展演。成果展、驻场演出、下基层演出、线上直播等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楼广场,秧歌扭得欢,锣鼓敲得响,威海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暨“非遗购物节”如期举行。山东省多地的40多个非遗项目云集威海,为市民献上一场视觉和文化盛宴。
在浙江省杭州市,“非遗茶市”品香、“非遗工坊”直播等活动如火如荼。制茶、饮茶器具制作、茶点制作、饮茶习俗等项目的非遗传承人相聚一堂,现场炒茶、制茶、说茶,全面展示杭州的茶历史、茶文化、茶产业传承发展状况。点茶、品茶、吃茶点等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参与。
今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为此,国家图书馆举办“茶和天下 典籍里的茶”展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非遗保护讲座月等活动,集中展示非遗风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传统烟花,绽放千年之美。日前,一场盛大的烟花艺术表演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上演,网络热度也持续攀升。为充分展现国家级非遗项目萍乡烟花制作技艺的独特魅力,当地还特别开展了“花炮故里·绽放千年”主题互动活动,让人们体验千年非遗的乐趣。
非遗影像浏览、“国风”话题讨论、直播互动、拍摄上传身边非遗活动……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8家网络平台共同承办的“云游非遗·影像展”日前上线。精选视频的公益性展播和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赢得许多年轻人点赞,“原来生活中有这么丰富多彩的非遗”“与非遗相伴,和传统同行”……
“今年,全国各地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举办98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线下活动6300多项。”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相关负责人说,“让广大民众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
新闻延伸
近年来,威海市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全方位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数量稳步增长,非遗保护意识深入人心,非遗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目前我市共拥有渔民开洋谢洋节、秃尾巴老李的传说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乳山大秧歌、威海锡镶、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7项。在全省率先启动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创建工作,威海民俗文化邨等4处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荣成“三渔文化”等6个项目入选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环翠楼街道等3个镇街获评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裕红祥丝绸、文登鲁绣获评省级“非遗工坊”。
近年来,威海市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全方位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数量稳步增长,非遗保护意识深入人心,非遗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目前我市共拥有渔民开洋谢洋节、秃尾巴老李的传说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乳山大秧歌、威海锡镶、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7项。在全省率先启动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创建工作,威海民俗文化邨等4处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荣成“三渔文化”等6个项目入选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环翠楼街道等3个镇街获评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裕红祥丝绸、文登鲁绣获评省级“非遗工坊”。

东楮岛渔民开洋谢洋节

乳山大秧歌

锡镶
今年以来,威海推出了中国·荣成海洋民俗文化月、“欢欢喜喜庆元宵”威海市非遗民俗展演、“五彩非遗闹元宵”、非遗进校园、非遗进大集及非遗展览展示等几十项非遗活动。6月10日,在环翠区环翠楼广场举办的“2023威海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活动,邀请了来自胶东五市联盟的青岛、潍坊、烟台、日照和东西部协作城市枣庄以及我市,共40个优秀非遗项目进行精彩的非遗技艺展演和非遗产品展示,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品非遗美食、赏非遗技艺、购非遗精品的沉浸式非遗体验。
今年以来,威海推出了中国·荣成海洋民俗文化月、“欢欢喜喜庆元宵”威海市非遗民俗展演、“五彩非遗闹元宵”、非遗进校园、非遗进大集及非遗展览展示等几十项非遗活动。6月10日,在环翠区环翠楼广场举办的“2023威海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活动,邀请了来自胶东五市联盟的青岛、潍坊、烟台、日照和东西部协作城市枣庄以及我市,共40个优秀非遗项目进行精彩的非遗技艺展演和非遗产品展示,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品非遗美食、赏非遗技艺、购非遗精品的沉浸式非遗体验。

下一步,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加大非遗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力度,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创新有效的举措,把我市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肩负好保护保存非遗资源的重要责任。(来源:人民日报威海公共文旅云)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王璐瑶
编辑:蔡 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