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的通知》,要从根本帮助高校毕业生学会早就业、就好业,还须“授之以渔”。
增多见习机会,提升综合本领“渔”力。现如今高学历屡见不鲜,要想在如此大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就需要高校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充足的实践经验。通过正式踏入社会前的见习实践接受历练、习得本领,对青年人长期的职业规划和成长大有裨益。首先,学校要多组织开展与学生专业特点相关的见习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活动空间及专业能力培养和锻炼的机会,使学生更直接地认识到专业理论、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从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学生需要抓紧未毕业前仍在校的学习机会,通过现有资源,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为进入社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提供良好保障。
增加就业指导,提升方向选择“渔”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最光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是不现实的。”大学生就业要怀着一颗平实之心,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防止高不成、低不就。高校毕业生正值青春年华,有理想、有冲劲,对未来有着无限向往和憧憬,迈好从学校跨入社会的第一步尤为重要。学校需要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同时,高校毕业生也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和能力,做到不负时代重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才智,走好人生的路。
增强法治保护,提升就业保障“渔”力。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断挖掘岗位资源。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必须形成社会各方合力。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使得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让企业有能力、有需求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要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清理整顿,不断加大对黑中介、虚假招聘等违法现象的打击力度,确保招聘市场干净优质,让就业市场更有序。各中小企业要自觉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不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以诚信吸引更多人才勇于尝试中小企业,不仅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还能帮助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再升新台阶。(作者: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王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