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外来节日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趋向于过国外的节日,传统节日的节庆氛围逐渐变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是对每一个中华人民的要求,是党和国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坚定文化自信,汲取外来优秀文化,丰富传统文化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受到重视,国家为其制定法定假期,民间家庭成员也为此相聚一堂,而对于外来节日,多数是年轻人之间的小聚会。文化恰似长河,既有大浪淘沙沉淀的河床,也有奔腾澎湃汇入的主流,因而不舍昼夜,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丰厚内涵,不会因为外来文化的进入而变淡,相反在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下,外来文化的优秀内涵将会成为丰富中华文化的养料,使得中华传统文化越加充满魅力。
坚定文化自信,摒弃崇洋媚外观念,树立民族文化信心。文化交流是文化保持活力的重要方式,曾经闭关锁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自我封闭并不是保护自我保护文化的方式,发扬祖国传统节日,与是否过西方节日都应该是每个人自主的选择。但在过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的选择上,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行,摒弃崇洋媚外的观念,无论过什么节日,始终牢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优点,树立民族文化信心,在文化交流与融合之中,坚定文化自信,发扬民族文化光辉。
坚定文化自信,宣扬中华文化魅力,推动中华文化对外发展。中华文化需要走出去,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绝对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道路,我们在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积极宣传推广中华文化,使得中华文化积极向外传播,享誉中外是树立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阳光大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历史的长河将其带到我们的身边,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民族骄傲的资本,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不骄不躁,在全球化的今天,不断自我完善,丰富发展,实施振兴传统文化工程,培育新型传统文化发。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纤尘不染,是中华人民共同的责任。(作者:经开区凤林街道办事处 丛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