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 | “数字赋能”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新篇章

2023-06-26 编辑: 宋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数字赋能千行百业,也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年来,山东不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各地各基层乘“数”而上,拓宽了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的渠道,谱写了新时代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新篇章。

      “数字赋能”为农业增效插上“数字之翼”。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当前,农村产业体系发展滞后、科技支撑动力不足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短板之一。而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智慧农业,能较好地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智能化和集约化,让农业生产有了智慧“大脑”,助力农业强国建设。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农业”的深入发展,人工需求和劳动强度也将随之减少,因农村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及土地撂荒等带来的困境也能够得到有效缓解,真正为行稳乡村振兴的“高速路”保驾护航。近年来,山东通过制定《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数字强省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等,云端发力,数字赋能,大力推动智慧农业发展,让农业成为更有奔头的产业。

      “数字赋能”为农村增美点燃“数字之擎”。“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数字乡村建设应当以人为本,着眼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发展愿景,以数字化引擎重构农村,而非单纯追求乡村的数字化水平。近年来,山东各地各基层通过将数字化融入到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建成“互联网+政务”“互联网+党建”以及智慧乡村、平安乡村等数字化治理信息平台与体系,在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三资”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提高了乡村治理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和治理效率。根据规划,到2025年,山东所有行政村(社区)建成“百兆乡村”,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到99%,在“润物细无声中”让“数字红利”真正惠及广大农村农民,让“数字乡村”真正在乡村扎根、真正走入村民心里。

      “数字赋能”为农民增收增添“数字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强国必先强农”的目标背后是对高素质高水平的“数字化”农业从业人员的迫切渴求。一方面,山东各地通过举办“直播带货培训班”、打造“草根网红”、发展“农村电商”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触网、懂网、用网”的“新农人”,让农民真正成为产业兴旺的发展主体和受益主体;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智慧牵引”,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增收渠道,切实激活强村富民“一池春水”,让智能手机真正变为“新农具”,让网络流量成为“新农资”,不断鼓足农民的“钱袋子”、甜蜜他们的“好日子”。(作者:乳山市下初镇簸箕掌村党支部 张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