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在山东曲阜召开,这是一次传统文明与数字文明的碰撞交流,也是构筑中华文化与互联网联合发展新格局的契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工智能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已然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融合度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人工智能为社会各领域赋能。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发展,与社会生活已密不可分。在自动驾驶、机器人控制等诸多重要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经大显身手。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所认为的,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有望解决教育和学习领域的紧迫问题,确保人人享有公平、包容和优质教育。大模型将渗透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带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深刻变革。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势不可挡,千行百业都将与人工智能紧密结合。
人工智能发展要控制速度与方向。人工智能在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只有在道德准则的约束下,人工智能才能真正改善世界。只有坚持技术发展和安全可控双轮驱动,才能够行稳致远。人工智能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但是引导人工智能“技术向善”、健康发展也不容忽视。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各国加强交流与合作。一项技术的发展,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合作、互鉴的原则,最终才能惠及各国人民,造福人类。欧洲标准化委员会主席沃尔特·福美呼吁:“资源是有限的,专家有限的,在AI领域,我们必须充分合作和协作,避免重复性工作。”人工智能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需要良好的合作和责任。在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张维为看来,中华文明对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有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面对具有不确定性的新事物时有独有的辩证思维,各国间加强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凝聚共识、减少资源的浪费,对构建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也有重要意义。(作者:文登区米山镇政府 刘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