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聚焦

环翠区:产业链加装“智慧引擎”!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提档升级

2023-07-13 编辑: 宋倩

最近一段时间,威海银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喜事”连连——获评“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选“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荣誉的取得为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再添一把“火”。

“目前,我们与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共同研发的海洋动物源胶原蛋白肽产品进入中试阶段。后期我们将充分发挥产学研优势,加大科研投入,不断优化产品性能,争取年底前实现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威海银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冉晓勇说。

近年来,环翠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突出创新布局设计,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抓好科技项目,聚力引育科技人才,加大创新投入,助推优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新支柱。

瞄准“专精特新”

搭建梯次培育体系

威海海鑫新材料智能化生产车间。

日前,威海海鑫新材料有限公司大动作不断:不仅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还依托技术创新,高质量印刷版基生产线突破行业技术瓶颈,填补了国内高质量免冲洗印刷版基的空白。

“我们几乎每年都有创新突破,除了自身努力外,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海鑫新材料负责人说,以“专精特新”的“晋级路”为例,环翠区打破了原有的笼统管理模式,实施个性化精准帮扶,不仅为企业制定了梯次成长计划,还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企业遇到任何难题,都有多部门联动跟进服务。

近年来,环翠区不断完善“泛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和“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孵化培育链条,积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企业聚集,帮助区域内许多企业从“小而弱”走向“精而强”,竞争力愈发强劲。

“我们成立全员联系服务科技型企业项目制度,加强科技政策宣传引导,帮助相关企业分层指导、分类培育、精准服务。”环翠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实际解决、转办企业问题80余件。

同时,环翠区进一步完善梯次培育办法,重点为区域内优质中小企业精准“画像”,力争通过定制专属服务包等措施,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新生态。目前,环翠区已完成五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工作,入库企业454家,同比增长36.7%。

环翠区还在财政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由强变优的清晰路径。同时,将“靠前服务”的理念贯穿始终,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事先沟通、严格把关、全面考虑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做好高层次人才管理工作,减少人才后顾之忧。

在此基础上,环翠区创新“一企一策”人才工作机制,通过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开通“人才专线”,构建起完善的人才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全面优化人才生态,拓展人才驿站功能,营造引才育才浓厚氛围。环翠区已率先建立起山东省外国专家驿站环翠分站,建成高层次人才“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近3年,累计新增外国高端人才360余人。

建强科创平台

促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科技创新是系统工程,要做到“点”“面”同步发力、协调联动。揭牌一年多来,威海广泰与哈工大(威海)联合筹建的山东省空港地面设备技术创新中心频结硕果:新开发智能化数字化空港地面设备5种。

“以局域重载智能化底盘产品为例,只需在通用底盘加装功能模块,就能变身成拥有不同功能的空港设备。”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投产后,可节省产品生产成本以及机场运营和维护成本,更有助于大幅提升空港设备智能化水平。

近年来,环翠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打造威海创新园,引进激光通信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不断提升策源能力。

同时,环翠区充分发挥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等落地科研机构研发和技术资源优势,累计开展项目研发40余项,孵化企业6家,并推动5处平台纳入威海市“1+4+N”创新平台体系,环翠区“N”平台数量居全市首位,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日益完善。目前,环翠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34家。

吸引科研平台、推动项目加快发展,不仅要靠潜心创新的资源禀赋,更要用好用活产学研的“智慧助攻”。

道路出现细微裂缝,如何使其自动“愈合”?面对这道施工难题,环翠区温泉镇的宇安科技给出了“最优解”——“微型水玻璃胶囊”。“这款‘胶囊’,是我们与哈工大共同研发生产的新型智能混凝土新材料。”项目负责人李泉江介绍,通过在混凝土混合物中嵌入微型水玻璃胶囊,当裂纹产生时,胶囊破裂并释放凝胶状愈合剂,用于修复自身裂缝,可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护坡等领域。目前,这一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一直以来,环翠区积极鼓励企业立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推行“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新型科研攻关模式,为企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今年,环翠区将盯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继续运用“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攻关模式,争取全年达成产学研合作40项以上。还将紧盯重大平台建设、新产品和新技术创新等关键环节,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确保实施市级重点科技创新项目20项以上,助力环翠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正 曲黎悦/文 纪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