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4日,我市首届“永怀科学营”在荣成开营。4天时间里,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百余名师生认真聆听院士专家们所作的科普讲座,走进刘公岛、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感悟初心使命,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触摸发展脉搏。
国内顶尖学府的力学、物理学专业学子为何齐聚荣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学术所长何国威院士在开营式上给出了答案——“对于我们每一个科研工作者而言,荣成不仅是一个沿海城市,更是郭永怀先生成长的地方。”
埋下一颗“红色种子”
7月10日开营式上,一段来自远方的视频令人动容。在《寄语向未来》视频里,郭永怀先生的学生、80多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春满头银发,嘱托师生们带着两个问题来参加此次活动——“郭先生是一个农家子弟,为什么却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郭先生离开我们50多年,为什么大家还这么怀念、崇敬他?”
首届“永怀科学营”有不少“第一次”。“四校联合”举办暑期实践活动是第一回。同时,将科普讲座纳入暑期实践活动也属首次。活动期间,先后举办5期“永怀讲堂”,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晓棉、南开大学教授李宝会以及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王一伟、罗子人、韩桂来等先后作报告,为本次活动增加了理论厚度。另外,带领师生走进寻山爱伦湾海洋牧场、国家电投新能源科技馆、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也是头一次。
虽然时间不长,首届“永怀科学营”却弘扬了“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擦亮了“荣归故里·成就未来”的城市品牌,师生们也找到了李家春院士“两个问题”的答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生代表侯欣辰说:“在这个海风吹拂的夏天,我们看到了大海的风景,也感受到了大海的胸怀和志向,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埋下了一颗红色种子。虽然一个人形同‘小水珠’,但只要奋发奔涌到大海里,就能凝聚成建设祖国的磅礴力量。”
建成两个教育基地
开营式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教育实践基地”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郭永怀力学实验班’教育基地”同时揭牌。两个基地将作为师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学习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的阵地,还将开展合作共建,用于人才引进,思政课程打造等等。
今年夏天,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郭永怀力学实验班”的23名同学第一次来到郭永怀的故乡。“郭永怀力学实验班”是国科大于2019年成立的首个本科生实验班,依托“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采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国科大工程科学学院本科生教学培养秘书梁重阳说:“今年秋天,我们计划带着2023级刚入学的‘郭班’学生走进荣成,走进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在郭永怀先生的故乡上好‘爱国、担当、奉献’的思政课程,感受先辈的崇高精神。”
“本次科学营是暑期实践活动的‘2.0升级版’,引导学生们树立了科学报国的人生观。”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团委书记李凡一说,今年是南开大学第四次来到荣成开展暑期实践。为将郭永怀的感人事迹传播给更多人,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宣讲团常态化在校园内外开展宣讲。之后学院又组建话剧社,由学生们自导自演推出话剧《永怀》。
目前,4所郭永怀先生曾经求学、工作过的高校均与荣成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据荣成市红色教育基地工作人员许家铭介绍,1929年,郭永怀考入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后升入本科。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插班3年级学习。1956年回国后,郭永怀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长期主持力学所工作。1958年,郭永怀参与创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创了化学物理系,担任首任系主任。
诚邀英才“荣归故里”
第二次来到荣成,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赵国亮感触更为深刻。他说:“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正是有了无数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的付出,无数先辈不畏牺牲的奋斗,我们的祖国才会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作为郭永怀先生的故乡,我市于2006年建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后,广泛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培训,累计接待全国各地观众近百万人次,先后举办35期“永怀讲堂”。在永怀精神感召下,芯长征微电子制造(山东)有限公司等企业项目相继落地荣成,形成芯片设计、模块封装、检测设备制造及服务、消费电子产品应用全链条发展新态势。
荣成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和蓝色经济等特色资源优势,融合“荣归故里·成就未来”城市品牌推广、招才引智和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聚焦海洋经济、乡村振兴等主题,持续开展“永怀科学营”活动,让全国知名高校青年在荣成汇聚,共创未来。(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 通讯员 李钟芸 王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