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文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社会文明的网络呈现,优秀传统文化对互联网文明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上的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礼”的缺失。“不学礼,无以立。”针对个人来讲,“礼”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和基础,如果每个人都能“克己复礼”,网络环境就能够风清气正,网络文明也将蓬勃发展。
网络文明,需要理性且不失偏颇。弘扬时代新风,要突出互联网价值观引导,既要善于打捞“沉默的声音”,又要勇于容纳“多元的话语”,让越来越多更文明的网民群体创造更文明的网络表达。建设网络文明,要引导网民依法上网、文明上网,让网民明白网络不是肆意妄为的法外之地,在网络上发表言论要理性、客观、公正。共建精神家园,要引导理性发言,让全体网民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不断凝聚精神力量,筑牢信仰支柱。
网络文明,需要热情且不失言辞。当前的网络世界,我们往往因为一句话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也常常因一句话迷失自己而放弃生命。必须谨防网络语言暴力,我们要清楚“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网络语言暴力是语言暴力倾向和行为在网络世界中的延伸,不时在网络空间滋生蔓延,侵蚀着网络生态的健康肌体。子曰:“礼也者,理也。”我们需要注意区分真伪、辨别是非,重视网络文明,特别要严防网络语言暴力,对网络谣言不要推波助澜、扩散转发,扰乱社会的风清气正。
网络文明,需要轻松且不失判断。文明的网络,需要建设网络文明,离不开网络用语的纯净。“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建设网络文明任重道远,互联网正迎来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以文明为指挥棒,始终坚持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把理性当风向标,文明发声,冷静探讨,包容交流,多些咬文嚼字,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发展好、建设好、运用好网络文明环境,让互联网在造福人民群众、服务社会治理上发挥更大作用。(作者:威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乳山分中心 齐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