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半月路单向通行改造完毕,道路更加顺畅。
半年来,道路顺畅还有很多表达方式:在8个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停车管理难点区域,新增1041个停车泊位;优化调整568个路口信号配时方案;调整20个拥堵路口交通组织,平均排队长度降低28.6%……
看似无关联的数字,有着相同的指向:一切为了出行更便捷,一切为了群众更满意。
更便捷
半年时间重点区域新增1041个停车位
在经开区韩乐坊,好像很多事情都是“反着来”的:0.6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里,聚集3000余家个体工商户;仅有5189个停车位,高峰时期日均进出车辆高达3万辆次。
人多、车多、路网多……如何做到万人千车不拥堵、无差错?答案藏在我市搭建的停车管理平台中。在这个平台上,韩乐坊及周边区域6家停车场产权单位、11家物业服务公司的5189个停车位,被一一录入其中。整体车位数、目前已占有车位数,车辆在停车场里待了多长时间等百余项数据都在这个系统里实时更新,区域整体交通状况一览无余。
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还针对这一区域开展综合整治,在较窄支路设置机非、人非隔离护栏,压降违法停车空间;在较宽路段增划停车泊位,增加停车资源供给。同时,协调经开区管委南院停车场向社会开放,机关车辆平移至世纪体育公园地下停车场,把距离最短、最方便的停车场用来停放旅游大巴;重新设置了人行横道,改变停车场出入口,拉近与韩乐坊距离,最大限度发挥外围停车资源分担能力。
停车有“数”,还体现在中心城区各主要路段。今年以来,交警支队在原有基础上新增智能诱导屏28面,让市民了解最新路况,及时调整行车路线、出行方式,节省出行时间,均衡路网承载,最大限度实现交通顺畅运行。对接高德、百度等导航软件,高峰时段优先推荐外部停车空间,实行差异化停车收费政策,利用价格杠杆提高车位周转率,缓解停车压力。
日前,环翠区“猫头山”景区停车综合整治完毕,增加近500个停车位,景区周边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这不是个例。今年交警支队选择8个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重点区域进行停车综合整治,目前已完成文登区新一中周边和御临华府小区南侧、高新区火炬八街和威海国际海水浴场、经开区韩乐坊等处综合改造,整合周边停车资源并新增停车泊位1041个。
更安全
日均发放宣传资料超1000份
日前,威海交警发布的《致广大市民和来威游客的一封信》,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了。不少网友点赞评论:“这种温情执法,暖暖的,真贴心!”
贴心行为,还在延续。“威海交警提醒广大游客,骑行电动自行车要戴好头盔,不逆行,遵守信号灯规定……”最近,随着警用无人机腾空而起,温馨提示语在威海上空响起,这是交警支队与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紧密协作开展“空中劝导+地面查纠”新型整治模式的生动展现。
向来威游客发放电动车安全行驶宣传资料。
又是一年旅游旺季,和游客一起来的还有电动自行车这一交通管理新问题。为此,交警支队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深入排查辖区内电动自行车租赁商家、专卖店等重点单位,要求租赁点将“戴头盔、不逆行、不闯灯”等写入租赁协议,并承诺游客前来租车时尽到告知义务。同时,通过张贴宣传海报、车身上粘贴警示贴纸等方式,引导商家主动向顾客宣传骑乘电动自行车的相关法律法规。
不仅“花式”提醒,交警支队还聚焦韩乐坊、伴月湾、猫头山、火炬八街等网红打卡地,在海滨路、滨海大道、环海路等电动自行车流量较多的道路均设有固定岗,根据研判结果灵活设置岗勤时间,与有关职能部门和市公安局相关警种密切配合,不断加大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的劝导和查纠力度。活动期间,日均发放电动车骑行安全宣传材料超1000份。
交通管理中,如何“防重大、控较大、减总量”?今年以来,交警支队在完成“显性隐患”治理基础上,重点排查驾驶人无证失格、企业源头监管等“隐性”隐患,建立定期通报机制,形成“隐性”隐患治理闭环,全力做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
今年3月,在交警支队推动下,一份由山东警察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等专家团队联合制定的《威海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指南》出炉,实行全市统一认定、责任明确的隐患排查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已排查隐患32722处,整改完成31952处,整改率达97.6%。
更快速
区域路口平均拥堵时间缩短18.7%
滨海大道之前早晚高峰会出现轻微堵车情况,但现在堵车的情况减少了,这一改变源于智能交通控制。
为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今年以来,我市根据交通流时空分布特点,制定高峰时段干线优先、平低峰时段“绿波”控制的信号控制策略。通过对信号灯进行调试改造,实现部分主干道“绿波”通行,车辆按照规定设计速度通行,可实现一次不停车通行,有效缓解主干道拥堵,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
优化交通组织。
目前,在我市城市道路精细化治理示范区(西起环山快速路、东至滨海大道,南起珠海路、北至平度路)内“八纵八横”绿波控制网络已然形成。
红灯等待时间太长、绿灯通行时间过短,这些困扰市民出行的烦心事,在我市悄然消解。
在文化路—福山路路口,高峰时段,由西向东方向的绿灯时间还是65秒,而非高峰时段,绿灯时间变为了42秒。
“聪明”的信号灯,能将车流人流的实时轨迹、通行状态等信息进行综合运算分析,根据车流量的大小进行调节。今年以来,仅在经开区路网中,信号灯路口平均信号控制时段达9.61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区域路口平均停车次数下降28.9%,拥堵时间缩短18.7%,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大庆路—海埠路优化调整之前,交警支队给智慧交通系统“布置”了一道数学题,根据路口的车容量,计算信号灯的配时多少为最佳,智慧交通系统给出了近20套方案。
“看到”该路口的某个进口直行或左转排队车辆情况后,“聪明”信号灯基于“自适应控制算法”可根据交通流调整信号配时优化,采取灵活有效的配时方案,以实现缩短车辆等待时间以及有效缓解过于集中、拥堵现象。仅“五一”假期,我市就采取时段优化、路径协调、溢流防控等方式,制订信号控制预案47套,实时优化信号配时132次,保障了区域内交通有序流转。
今年上半年,我市优化调整了568个路口信号配时方案,大庆路—海埠路路口、海滨路—齐鲁大道路口等20个拥堵路口,车辆平均排队长度降低28.6%。
更满意
车管业务满意率提升2.3%
7月10日下午临近下班,市民于先生来到市车管所办理业务,工作人员为他延时办理完毕后才下班。“没想到下班以后,还能办理业务。”当时于先生曾这样说。
第二天,于先生特意打电话,感谢前一天为他提供延时服务的车管所窗口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为办事群众提供导办服务。
今年以来,威海公安交管推行错时、延时服务模式,为办事群众提供“早提前、午停休、晚延时”服务和周六、周日错时服务,确保当日受理业务当日办结,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趟,工作日、非工作日窗口业务均可办。
一提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转让登记,很多车主都感到头疼。无论是委托人办理,还是自己两地跑,都很麻烦。
不过,最近刚办完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转让登记的李女士非常开心,“只需要携带身份证件,选择就近的车管所办理业务就行了,再也不用两头跑。”
便捷不止于此。今年6月初,我市推出私家车新车上牌免查验、二手小客车转让登记“一证通办”、批量购车注册登记上门服务等公安交管服务群众10项便利措施,打造“升级版”车驾管服务。
交警支队还在车管所业务大厅设置群众意见箱以及“找茬窗口”,公开所长电话和服务监督电话,服务好不好,市民来评价,每条评价都会录入到考核指标体系中,最终影响相关人员的考评分数。回访、督查、考核等环节旋即跟上,确保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为服务群众努力奔跑。
最见真章的是每周一次的“回头看”现场会。群众评价不满意的承办人员到场参会,共同分析问题症结。“参会的那次,脸上是真挂不住。”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压力山大”。
为民着想,自然受民欢迎。上半年,在市公安局组织的满意度测评中,市车管所满意度提升2.3个百分点。(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文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