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车间容纳三家企业,上游企业产销两旺,下游加工企业节省了物流成本;链主企业带头转型,与配套企业共同研发,携手提升自动化水平……这些产业合作新场景正在威海综保区内上演。
电子信息产业是综保区的重点产业之一,综保区共有电子信息类企业20家,涵盖了半导体封装测试、打印机配套零部件生产、线路板加工等领域,规模化生产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已蔚然成势。今年来,综保区不断探索产业集聚发展的新路径,“厂中厂”“共享工程师”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不断提升产业链的韧性与黏性。
探索“厂中厂”模式,将配套企业“请进来”
在仁昌电子车间内,可以看到行云流水的加工步骤:一个个电子元件在长金电子自动化生产设备内流转翻腾,组成半成品后传送到一米之隔的亿苏电子生产线,工人加工完毕,再随电梯送上二楼仁昌电子内检测、打包。
“一个BT341温控开关,从元件到成品的生产时间不用半小时。”拿起新鲜出炉的产品,仁昌电子相关负责人郭曙光点出“速成”的秘诀:“三个企业、一条产业链,集合在一栋厂房内,每一环节距离相差不到2米。”
温控开关是仁昌电子的拳头产品,为三星、惠普、伊莱克斯、奔图打印机等企业长期供货。质量高、产能高是仁昌电子的金招牌,这背后离不开与配套企业“零距离”合作。
长金电子、亿苏电子是仁昌电子的配套企业,原本他们在综保区外合作生产,配送货效率低、生产线拉长导致产能提升缓慢。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性脱颖而出,就需要打破常规合作模式。因此,仁昌电子大胆引用了“厂中厂”模式,利用闲置土厂房将长金电子、亿苏电子“请进来”,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产。
配套企业“请进来”,链主企业的配件供应有保障,可以集中精力发展主业。“现在我们能根据客户要求,及时更换调整产品,省去了反复沟通交流的麻烦,更加专注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郭曙光细算,通力合作下,仁昌已经研发出二十多项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实现90%自动化生产,产能提升2倍以上。
有了链主企业坐镇,配套企业依托厂房、技术等资源迅速形成产能,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
在长金电子总经理张涛看来,“厂中厂”模式为企业最少降低10%的成本。“我们现在基本不用压物料,他们需要什么马上就能干,大大减少了仓库管理和物流成本。”张涛说。
跨越空间距离,心的距离也拉近了。长金电子直接把13台自动组装机按在了仁昌电子工厂内,一年产能达数百万件。“有链主牵头,我们大胆干、放心干,今年将提升产能,进一步应对市场需求。”张涛说。
共享研发团队,产业链自动化率达90%以上
7月22日,在景宇机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广濑电机的电控工程师正在调整设备参数。“来了新订单,但涂码设备刻印不了,我们一个电话求助,广濑工程师十分钟到现场解决了。”景宇机电相关负责人说。
与配套企业共享研发团队,已经成了广濑电机的“规定动作”,这到底图什么?
在广濑电机车间内,一台机器演示了合作的重要性。设备振动盘启动后,插入由景宇机电注塑的pin材料,随后元晟电子进行端子冲压、镀金,最后再由亿苏电子组装。每一个节点环环相扣,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与下游企业相辅相成,他们的产能、品控直接影响到我们,但这些小企业引不到、养不起很多工程师,所以我们在技术上给与支持,缓解配套企业的压力。”广濑电子生产经理于海洋说。
所谓共享并不是一句空话,景宇电子生产设备上的机械手就是见证。不久前,广濑电机为路虎提供电子连接器,该配件十分精密,对自动化设备的精准度要求高,广濑研发团队便带着模具、图纸来到景宇电子,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这样的升级改造聚沙成塔,景宇电子基本完成了自动化改造,人员成本压缩了一半。
不仅景宇受益,链主带头转型,配套企业紧跟步伐,目前该产业链自动化率达到90%以上,良品率提升到95%以上。
合作的故事还在继续,产业集群正茁壮成长、蓬勃发展。“后续,我们将继续进一步挖掘日月新半导体、世一电子等企业上下游配套和客户资源群体,持续抓好产业链重点项目培育,推动更多半导体项目在威布局,做实做好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综保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来源: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