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也是山东必须扛牢的重大使命。五年多来,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示范样板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站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乡村,我们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昂扬的斗志、更有力的举措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打好“产业升级牌”,聚力实现“经济发展好”。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山东作为中国“农业第一大省”,乡村振兴的探索和实践对解决全国“三农”问题有着非同一般的样板价值。五年来,山东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统筹推进“五大振兴”,突出做强农业全产业链,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粮食总产近两年连续突破1100亿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全国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站在新的起点上,山东将牢牢抓住产业发展主线,全面提升传统产业,聚力突破新兴产业,聚焦七个“提档升级”、一体谋划“五个振兴”,着力探索利于乡村发展、契合群众期盼、富有山东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打好“人才培育牌”,聚力实现“人才磁场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山东始终坚持把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必须锚定“人才引育创新”,自主培育本土人才,积极挖掘“土专家”“田秀才”,培育出一支能够示范指导和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乡土“领军人物”。主动引进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模式,通过项目引领、人才工程建设,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留在乡村、建设乡村。统筹规划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打造“数字化”人才服务新模式,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走好人才优先发展的“先手棋”。
打好“文化发展牌”,聚力实现“文明程度高”。乡村振兴既要融入现代文明、分享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成果,又要留住青山绿水、传承传统文化、保持乡村特点。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和儒家思想发源地,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具有显著优势。要加快建设新时代美德山东,擦亮“厚道齐鲁地、美德山东人”道德名片,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升级,推动乡村文化“两创”发展,推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建设,打造具有山东省特色的高水平文化体验廊道、文化传承发展片区,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做强“好客山东好品山东”的文化品牌,打造千亿级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和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路虽远,行则将至。乡村振兴事业千头万绪,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广大干部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投身全面乡村振兴战略主战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打造好山东省乡村振兴的“样板工程”。(作者:乳山市夏村镇人民政府 刘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