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2024年,威海市将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2023-07-28 编辑: 徐栋波

  明晰路径:七大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到2024年,我市将全面建成海洋特色鲜明、对外开放度高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届时,我市创新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国家级创新平台将达到30家,高层次人才达到320人;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国家级孵化载体达到25家,在孵企业超过1600家,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到120家以上;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2500家、16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件;产业集聚发展更加紧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稳定在67%以上,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

  《实施方案》提出七大重点任务,为创建工作开展靶向定航。即创新发展理念,打造精致城市典范;坚持蓝色引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构建“1+4+N”平台体系,全力打造区域创新中心;落实协同创新,蹚出中小城市创新主体壮大特色路子;聚力创新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营造环境,打造友好型创新创业生态。

  支撑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在《实施方案》基础上,我市还出台《实施意见》,强化科研项目、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资金保障等要素一体化配置,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意见》也提出了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提升技术创新效能、深化产学研融通、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等七大任务。

  多链协同: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需要推动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补齐创新链短板,《实施意见》在政策扶持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新增对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的支持,纳入市级平台管理,打通从专利技术到样品、再到产品的通道,对把研发机构设在驻威高校院所、积极走出去“选才用才”、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根据实施成效给予资金支持。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锻强人才链,我市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机制,为持有“威海英才卡”的高层次专家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达1973人、省级领军人才394名、国家级人才51名,在威创新创业外国专家达到1500余人。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用好用活资金链,市级财政每年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8000余万元,用于支持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研发、企业研发补助等各类科技奖补政策的兑现。(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