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
纵观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学在致力于凝聚人心、推动进步、建设文化、塑造文明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文化强国的建设中,需要广大文学工作者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更好地发挥文学力量。
新时代的精神文明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所经历的沧桑巨变、所见证的伟大实践,都是文学要着力表现的大方向。今天,人们对生活都有自己的思考见地,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作品,不再是以前的单调、千篇一律的文化产品。社会发展和生活变化带来的新内容、新感受、新想象,呼唤着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美学风格和新的艺术语言。文学需要在学习与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突破旧框架、探索新手法、创立新风格。文化工作者应在关注时事、感受社会形态的过程中,获得对社会生活的总体性思考、综合性体察。新时代文学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文学力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信息时代的文化需求。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文学艺术的接受方式和供需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信息网络的日渐普及,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网络文化产品层出不穷。这些网络文化产品其中不乏低级、媚俗的产品,而经常阅览此类产品的青少年受到产品中偏激、暴力的思想的影响,在生活中也产生了偏激、暴力的倾向,网络文化需要更多文化工作者将富有文学性的文化产品参与其中,通过独特表达和深刻发现,引领网络文学蓬勃发展走向正途、走向繁荣昌盛。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进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文化强国的全面建设,文学是这一伟大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文化工作者顺应时代前进的脚步,秉持开放包容,赓续中华文脉,为人类文明留下中国文学的绚烂篇章和中华文化的鲜明印记。(作者:环翠区竹岛街道青竹社区 卢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