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丨浚源文化传统 勇立时代潮头

2023-08-02 编辑: 宋倩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内容以“树立文化自信”,浚中华文化之源;以“坚定文化使命”,汇奔流到海之力;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扬新时代新文化之波。这一个个高屋建瓴的文化理念,指引着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航向,也指引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内心的方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新阶段,广大党员干部、中华儿女应以传统为源、汇创新之流,推动迈入新时期的中华文化发展,这样才能既勇立潮头,又“永”立潮头。

文化传承“不忘本来”,浚源培根,守正传承。“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历史长河的纵坐标上,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故宫跑”“文创热”“非遗热”见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升温,国产电影、国产电视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历史文化遗产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气质、新动能……只有传承传统、不忘本来,才能让新时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源远流长。

文化发展“不拒外来”,包容共济,丰流驰骛。“山不让尘,川不辞盈”,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秉持开放包容,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到大唐万邦来朝,再到宋元贸易广布海外,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才能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创新“面向未来”,百川汇海,激流扬波。“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新时代的文化创新首先在“人”,每个人都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都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华文化要激流扬波,“永”立潮头,离不开每一个中华儿女如涓滴汇海般的传承与创造。对于中华文化,我们不仅是享用者、传承者,更应是参与者、共建者、发展者,应当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为时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文化的力量始终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经济力量、社会力量之中的,只有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规律性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更好地续写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作者:高新区沈阳路小学 卢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