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 |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2023-08-07 编辑: 徐栋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山东是文化大省,文脉绵长,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扛牢大省责任担当,奋发有为,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中贡献“山东力量”、讲好“山东故事”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形成的理性思维、积淀的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卓然屹立的坚实根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勇、奋发奋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和丰厚文化滋养。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使中华民族最优质的文化基因内化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在新时代的深刻变革中,焕发出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和持久生命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作者:威海南海新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宫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