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花饽饽,让游客爱上威海这一“面”——“好客威海”体验之非遗传承人篇

2023-08-08 编辑: 徐栋波

  近日,一则“茶壶造型馒头竟能倒出茶水”的短视频引起了网友们的兴趣,纷纷感叹馒头还能这样做!在我市,也有这样一位能工巧匠,她蒸的花饽饽不论是造型简单的小兔子还是身躯庞大的中国龙,都惟妙惟肖。她就是胶东沿海蒿酵传统花饽饽第五代非遗传承人、庆喜楼蒿酵(威海)面食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军好。

  “第一次见馒头还能这样做!”“威海的花饽饽真是好看,威海人的手真巧!”……7月28日,在第三届韩国(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上,王军好的摊位前吸引了不少游客参展,大家纷纷为展出的精致花饽饽点赞。

  “胶东沿海蒿酵传统花饽饽手工技艺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王军好说,这项手工技艺,是威海人利用当地的一种野生植物香蒿与玉米、黍米发酵作为引子蒸制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花饽饽面食。

  招待完一批游客,王军好有了歇息的时间,她又给记者展示了一组“威海老八件”花饽饽。“威海老八件”是王军好自己收集并整理的威海八大类面食代表。王军好说,想要向外地人介绍威海面食文化,就绕不开这套“威海老八件”,从结婚生子、老人祝寿、搬家温锅到各种节日庆典上用到的花饽饽,在这套老八件上都有所体现。

  “威海老八件浓缩着威海人的文化与情怀,博览会上来自海内外的游客,通过老八件可了解威海、爱上威海。”王军好说。

  “我们是第一次来威海旅游,来之前只知道威海的海很蓝、景很美,来之后发现威海的花饽饽也是一大惊喜,既好看又好吃,我都想学学怎么做了。”来自江苏的游客王女士说。

  8月2日上午,记者走进庆喜楼,映入眼帘的是小老虎、寿桃等各式各样的花饽饽和满墙的荣誉证书。“这些花饽饽只是一小部分,在环翠楼、华夏城也有我们的花饽饽展示区。”王军好打开手机相册给记者介绍说。

  威海进入旅游旺季以来,去环翠楼、华夏城游玩的游客看到王军好制作的花饽饽都会被深深吸引,前来咨询预订的人也比往常多。“前不久就有一家来自北京的游客咨询花饽饽预订事宜。”王军好说,“小女孩在环翠楼看到花饽饽就想给妈妈带一个,于是孩子父亲就找到了我这里。”

  如今,王军好不仅自己深耕花饽饽创新技艺,还组织专业人才进行生产研发,通过创业创新团队培养传承人。从2017年开始举办培训教学以来,她已培养来自全国的学员600余人,目前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多年来,王军好以实际行动为继承、传播、发扬这项古老技艺作出贡献。

  “花饽饽浓缩了威海的文化底蕴,向游客们展现了威海的另一面,让游客对威海的认识更立体、更多元,我会继续将这项技艺保护好、挖掘好、传承好。”王军好说。

  ■游客点赞威海:

  微博网友“爱喝奶茶的软软”:威海花饽饽好特别呀,有新意。

  微博网友“带上自己一醉浮华前”:威海花饽饽真是直接将食物做成了艺术品啊。

  微博网友“银河进行曲C2”:威海的面点做得太漂亮了。(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大伟 实习记者 陈思雨/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