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吉君,女,1950年7月生,山东威海人,原威海高新区毕家疃村妇女副主任,威海高新区怡园街道毕家疃社区居民。
热心帮助邻里 善举温暖人心
1986年,毕云芳随家人从文登迁回毕家疃村,孙吉君当时是村里的大嫂队长兼绣花老师,两人第一次相见是在绣花课上,孙吉君是老师,毕云芳是学生。孙吉君回忆着说:“朵儿(毕云芳小名)很聪明,绣花一学就会,绣得又快又好。”那时的毕云芳二十几岁的年纪,年轻貌美,精神正常。那时的生活虽不富裕,但对于毕云芳来说安稳静好。但命运总是捉弄苦命人,孙吉君遗憾地说:“开始是朵儿的母亲精神变得不大正常,经常间歇性地犯病。朵儿还有一个亲哥哥,因为感情受挫她哥选择寻求短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朵儿的父亲因为儿子去世感到绝望也寻了短见。好好的一家四口就剩下了朵儿和老母亲。接连失去了两位亲人,朵儿可能就是那时精神受了刺激,便也像母亲一样开始间歇性犯病。”
那时孙吉君作为村里副妇女主任,照顾毕云芳家对孙吉君来说,不仅发自对毕云芳家凄惨遭遇的同情心,也是她工作分内职责所在。每次毕云芳精神病发作,都是孙吉君和妇女主任负责送她去精神病院。次数多了,孙吉君倒是和毕云芳的主任医生熟络了起来。毕云芳虽然患有精神疾病,但与孙吉君多年相处下来,对她十分信任,家中有需要帮忙的地方都会找到孙吉君。按照村里的辈分排,毕云芳应当叫孙吉君一声嫂子,“嫂子,我家没有电了”“嫂子,帮我打电话给村里问个事吧”“嫂子,我有点感冒了,给我点药吃吃吧”,虽没有血缘关系,但一声声嫂子仍牵动着孙吉君善良的心,对毕云芳的需求,孙吉君都会极尽所能地去帮助。
远亲不如近邻 远水难救近火
2008年毕家疃村拆迁,回迁户选楼的时候许多村民都不愿意与毕云芳一个楼做邻居,孙吉君当时负责村民选楼事宜,她对着村民说道:“毕云芳是上你们家闹事了,还是威胁到你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了?都不想和她做邻居,我做!”。就这样孙吉君和毕云芳做起了邻居。毕云芳虽住着新房,但家里可谓是家徒四壁,只有几样简单的家具,除了电视没有一件生活电器。有一年夏天十分炎热,孙吉君到毕云芳家串门,看到她在家热得不停扇扇子。孙吉君还在家中闻到食物腐烂的异味。孙吉君回去后立马向村里申请了一台电风扇与冰箱,孙吉君的丈夫组装好后,送到了毕云芳家并教会毕云芳使用风扇与冰箱。
孙吉君退休后对毕云芳家生活起居仍是放心不下,有一天深夜,孙吉君睡得正香,电话突然响起来,电话那头邻居张大姐急切地大喊道:“老孙啊!你快起来!你看毕云芳家怎么了,家里有火光,窗户还往外冒烟!”,孙吉君一听,吓得立马叫醒身旁熟睡的老伴,两人冲到毕云芳家中一看,屋里浓烟滚滚,毕云芳正站在厨房燃气灶前烧着衣服!孙吉君连忙将毕云芳拖到一边,关掉燃气灶开关并迅速拨打消防救援电话。待消防队来处理完火情后,孙吉君并没有马上离开毕云芳家,因害怕毕云芳再点火,她在毕云芳家门口小院里坐了一整个晚上,天亮了,看到毕云芳精神状态稳定后才敢回家。
住要有好邻 抵得自家人
在搬进楼房的第三年,毕云芳的老母亲也因病去世了,担心毕云芳精神再受刺激,孙吉君开始每晚带着毕云芳和她的朋友们一起遛弯,锻炼身体。孙吉君脚踝受伤不能再遛弯后,毕云芳就每晚到孙吉君家门口坐一坐,听听村民邻居们谈天说地话家常,有时心情好了,毕云芳也会随着大家唱两句红歌,“朵儿唱歌很好听的,我给她录下唱歌的视频,朵儿看着自己笑的很开心。”孙吉君大姨笑呵呵地说。
俗话对于邻里有着很多说法,比如远亲不如近邻、千金难买好邻居、邻居胜亲人等等,充分说明一个好邻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