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对干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必须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
用人得当,贵乎得法。用“望闻问切”四步法,切实提高组织选人用人质效。
“望”其实绩,观成绩。以实绩论英雄,拿成绩说话。不仅看干部干了什么事,更看干部干成了什么事,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能力、定力、魄力、智力。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选拔到关键岗位。正如用心用情用力为基层群众做实事、在困难险阻面前敢拼搏、在群众利益面前敢牺牲的黄文秀,坚守武汉“抗疫”一线、始终与时间赛跑、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张定宇……他们以实绩和成绩实话,成为广大群众心中的楷模。
“闻”其作风,验人品。组织选拔干部犹如雾里看花,要剥开迷雾看本质,需创新考察机制,多侧面深入了解。组织在考察干部期间,要采用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调查方式,与考察对象有交集的人进行谈话,全面充分了解干部的品行。在实际工作中,组织考察干部常出现被谈话人一致表示考察对象犹如“完人”,八面玲珑,缺点亦如“锦上添花”,而真实情况是否如此,需要在工作中检验,检验成本极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落马的贪腐官员多是身居要职,位高权重,但因其品行败坏,成为害群之马、社会毒瘤。
“问”其观点,测能力。一问,完善考核制度。从古至今,干部提拔离不开考试,规范化的考试、犀利的问题、鲜明的观点只为客观公正的精准识人。二问,完善问责制度。《周礼·地官》记载:司徒之职在保息万民。《韩诗外传》也有:群臣不正,人道不和,国多盗贼,人怨其上,则责之司徒。畅通干部“下”的渠道,打破“铁饭碗”的保守观念,形成健康的竞争激励机制。真正做到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成为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
“切”其特点,定岗位。要坚持人岗相适、术有专攻的原则,从事业发展、岗位需要出发,真正做到因岗选人、量才用人,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多考虑该用谁、谁优秀、谁合适,而不是谁有背景、谁有资历、谁有资源,真正做到选拔一批素质过硬、能力过硬、责任过硬的干部,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支撑。(作者:乳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中心 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