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丨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把节约粮食写进中国人的“DNA”

2023-09-06 编辑: 宋倩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将节约粮食的观念写进中国人的“DNA”。

      “葡萄从开花到成熟需要2—3个月,蔬菜种植前的育苗需要1个月左右,玉米从播种到成熟需要2个月以上……而扔掉只需要1秒。”在公益广告中,农作物生长成熟的时间与浪费粮食形成了鲜明对比,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需要世世代代进行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确保粮食安全,要从基本生活习惯做起,提高节粮意识,避免餐饮浪费,通过软硬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良好风尚。

      加强宣传教育,线上线下齐发力。学校要积极承担教育责任,对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加强引导和管理,切实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媒体要充分利用“世界粮食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发布“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等节约粮食相关内容,引导公众自觉避免餐饮浪费,提高节约粮食的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氛围,引导更多人选择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让爱惜粮食成为人人自觉的行为。

      精细服务管理,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倡导餐饮文明,餐饮生产、加工、服务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根据食客人数预估菜量,提醒客人理性点餐,建立小份菜、双拼等模式,餐后主动为顾客提供打包服务,张贴勤俭节约、“光盘行动”标语,机关食堂严格控制饭菜数量,设置餐饮监督员,通过“红黑榜”形式,鼓励大家“吃多少盛多少”,对吃不完浪费的行为进行批评曝光,通过奖惩结合的形式将节约粮食纳入到个人考核,督促机关单位、企业承担起节约粮食的社会责任。此外,监管人员要加大监管力度,采取强化巡查督导等措施,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建立长效机制,探索节约粮食新路径。国家要完善粮食立法,加强对粮食生产流通各领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保护,建立起节约粮食的长效机制,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法治基石。实施科技助农政策,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指导力度,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作用,强化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服务,推进种业科技现代化,确保粮食种植有效开展,让农业新技术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千百年来,珍惜粮食的观念早已融入中国人的骨血里。节约粮食是走好乡村振兴第一步,确保粮食安全,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作者:Hi威海客户端 岳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