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8月28日在北京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各类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10.47亿人、10.44亿人和10.26亿人,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
接到陌生电话,个人信息为何泄露?人脸识别认证,数据安全吗?下载应用程序,获取手机权限安全吗?网购及电子商务,支付环境安全吗?这都是我们日常遇到的真实场景,也关乎每个人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想要使互联网及其应用,更好地造福人民,安全可靠是防线也是底线。“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网络安全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群众利益,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人民幸福。安全可靠、生态良好、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此,我们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和平台建设;要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筑牢网络安全防线,让人民群众安享美好数字生活。
“网络安全靠人民”。网络系统环节众多,网络安全涉及面广、问题复杂、隐患多。保障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我们需要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普及网络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及时发现生活、生产中的网络安全隐患,有针对性满足不同群体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需求,宣传网络安全风险隐患及应对常识,形成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网络安全治理格局。
我们要时刻绷紧网络安全风险挑战这根弦,搭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网络安全防护网,共同创建安全稳定、富有活力的网络空间。(作者: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鞠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