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荣成:锐意创新打造“荣易办”社会救助服务品牌

2023-09-22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为进一步做好山东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荣成市按照省厅“1261”工作思路,精准把握社会救助领域“七个转变”趋势,积极主动,靠前探索,打造“荣易办”社会救助品牌,通过贯通三条路径,加快“荣易办”速度;建立三个机制,提升“荣易办”力度;建立三大基金,拓展“荣易办”维度;借力信息化手段,增加“荣易办”温度。荣获2022年度全国社会救助先进单位、2023年度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

  贯通三条路径,加快“荣易办”速度

  近年来,荣成市借力“信息化+铁脚板”,及时发现遇困群众,主动开展社会救助。
  研发“威救你”社会救助信息平台,施行实时智慧监测。“威救你”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全面汇聚17个部门23类73项救助信息,探索建立“黄橙红”三色预警机制,按照黄色预警长期监测、橙色预警重点关注、红色预警及时介入的原则,对低收入人口中救助事项增多、刚性支出增加的人群进行预警,引导工作人员及时介入,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由“被动申请”向“主动发现”转变。
  荣成市埠柳镇民政主任王婧,拿着社会救助宣传册和记事本,打电话联系村里民政协理员,去居民家中了解情况。前一天,她像往常一样打开办公电脑,登录“威救你”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监测帮扶版块弹出一条预警信息——居民石女士家庭出现大额医疗费用支出。“要不是民政,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什么政策都想着我,我该怎么感谢你们啊。”石女士说。
  石女士是荣成市埠柳镇不夜村的空挂户,独自一人抚养两个女儿,大女儿9岁,小女儿年仅4岁,大女儿因患先天性心脏病动手术前期花费10万余元,导致家庭生活困难。埠柳镇了解这一情况后,引导埠柳镇不夜村民政协理员主动对接入户、主动告知政策、主动指导填写申请材料,及时为其办理了低保、困境儿童等救助保障,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近期,平台又预警其大女儿术后感染二次手术花费2.4万余元,埠柳镇再次主动将临时救助政策告诉了她,发放临时救助10000元,并同步启动“荣易办”社会救助服务转介程序,积极对接社会组织、爱心企业,联系“东方福爱心联盟”为其争取了“关爱困难学子助学”活动,申请活动补贴1000元。
  强化“市镇村”三级救助工作网络,开展全方位摸底排查。以争创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为契机,搭建“市镇村”三级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市级层面,在全省率先成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作为荣成市社会救助工作的“大脑”,统筹各项工作推进;镇街层面,创新“片长负责+网格帮包”工作机制,依托农村工作片,构建全覆盖、无死角的社会救助网格体系,协调上下信息沟通;村居层面,以社会救助工作站为核心,设立“固定联系人”,组建村级民政工作队伍,主动发现遇困群众,及时提报相关信息。
  近日,荣成市民政局在民心网收到来自寻山街道困难群众的一封感谢信,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科科员王文勇在为小鸣(化名)办理了孤儿待遇后,保障其生活,同时指导村居民政协理员每月走访,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2020年9月,在了解到小鸣被威海水产学校录取后,工作人员及时联系其监护人,为小鸣办理了教育临时救助,并鼓励其努力读书。三年来,每年暑期,工作人员都提前与监护人联系,并告知教育救助所需材料,每次都在孩子开学前将助学资金发放到位。2023年8月,在关注到小鸣即将年满18周岁时,王文勇第一时间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现在学业及实习情况,在得知小鸣通过自身努力考取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后,在表示祝贺的同时,工作人员详细解释了相关的助学政策,并协助小鸣申请孤困儿童助学金。
  创立转介联合机制,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在荣成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专门设立“社会力量参与窗口”,对于政府政策无法覆盖到的诉求,结合申请人的救助需求,转介到镇街社会组织联合会及社会组织,根据不同的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截至目前,共提供“荣易办”社会救助转介服务210人次,为困难群众提供心理慰藉、助洁等服务。依托镇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工站,链接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社区企业,及时开展“点对点”转介帮扶活动,实现遇困群众“有解救助”。
  荣成市崖头街道河东社区村居网格员摸排中发现,外地返乡的刘先生(68岁),独自在家,生病后没人管。经过调查了解,刘先生在其子女小的时候就离婚到外地不管孩子,现在老了生病了回到荣成,面临子女弃养这一情况,荣成市民政局立即启动一事一议程序,与公安、司法、卫健等领导小组成员为其解决户口、住院问题,并启动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和慈善基金共计1.2万元给予资助,等刘先生出院后,通过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将其转介给“海螺姑娘”服务组织,为其提供助餐、助洁等基本生活照料服务。

  建立三个机制,提升“荣易办”力度

  荣成市紧紧围绕“救急难”工作要求,高标准建立社会救助保障机制,夯实救助基础。
  建立领导组织机制。以推进全省县级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为抓手,建立市、镇两级社会救助领导小组,确立“先救后审”的原则,规定临时救助事项均在24小时内先行救助。对遇困群众特殊事项,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及时解决。
  崖头街道新庄经济合作社居民张先生于2022年7月8日突发脑出血,被人发现后送中医院治疗,张先生1993年与妻子离异后,一直独自在外生活,与前妻和女儿没有联系,现在本人没有医疗保险,无人缴纳治病费用,身体不能自理,无人照料。崖头街道民政办助理张蕾,在了解到张先生突发疾病急需治疗后,24小时内就给予其急难型临时救助3000元,并上报民政局商讨后续救治、救助事宜。民政局作为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考虑到子女的赡养义务和长效救助,启动市社会救助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一方面与公安、司法、村负责人联系张先生两名子女,争取督促其履行赡养义务,另一方面联系爱心养老机构,给予先行照料,同时准备低保审批相关手续。在各方努力下,在给予社会救助保障的同时,子女也同意履行赡养义务。
  拓宽全国救助机制。打破户籍限制,取消急难型、支出型临时救助户籍限制,将非本地户籍人员纳入临时救助范围,由居住地或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救助。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救助外地户籍人员195人次,发放救助金额18.8万元。
  权力全部下放。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下放社会救助等社会救助审批权,建立镇(街)临时救助备用金。按照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5元的标准设立市级临时救助储备金,按至少5万元的标准在每个镇(街道)设置临时救助备用金。单次救助金额最高可达1.2万元,打破年度内救助次数限制,将“因人而救”变为“因事而救”。
  户籍为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赵女士,今年28岁,现居住在荣成市桃园街道金地翠园小区,赵女士患多发性硬化,长期卧床,需人照料,与8岁的儿子在户籍地七台河市享受低保待遇,每月领取低保金959元。丈夫张先生,53岁,常年照顾妻子,2022年因疫情等原因,劳动收入减少。全家基本上依靠低保金和父母接济,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经荣成市桃园街道党工委通过街道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领导小组“一事一议”会议研究决定,运用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给予其3000元临时救助金,24小时内发放到位。

  建立三大基金,拓展“荣易办”维度

  荣成市创新资金保障机制,开展社区“微心愿”活动。为精准满足群众需求,在全面走访摸排的基础上,主动发现遇困群众帮扶需求,建立需求清单,同时加强与社会组织、社区爱心企业、个人对接,汇聚爱心资源,搭建线上+线下“许愿树”,按村(居)发布各类需求及帮扶信息,实现供需“一对一”精准匹配,吸引社会力量共圆困难群众“微心愿”。建立社区公益基金,整合社区资源,通过兑换信用积分、颁发荣誉证书等形式,激励动员社区居民、辖区企业、共建单位、爱心商户等捐资,设置社区“百宝箱”。截至目前,已实现社区公益基金村居全覆盖,累计募集资金100余万元。建立信用基金,市、镇、村三级共同发力,按照“市级出一块、镇街补一块、社会捐一块”原则,广泛募集社会爱心捐款,在村(居)建立“信用超市”,社区居民、志愿者参与救助帮扶活动的时长可兑换信用积分,凭借积分即可在“信用超市”内兑换各类生活物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活动,目前年均募集3000万,惠及40万人次。建立慈善冠名基金,联合市慈善总会入户走访,依据群众需求创设个性化慈善帮扶品牌,以慈善帮扶品牌为名片,主动对接爱心企业,提高企业捐赠积极性。截至目前,荣成市已设慈善冠名基金64个,基金总额2345.88万元。
  今年8岁的小姚(化名),是荣成市崖头街道的一名困境儿童,其母亲长期患有抑郁症,于2018年11月不幸离世。母亲去世后,小姚的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只能靠父亲打散工维持生活,小姚的童年生活比较单一,平时都是靠社工定期上门走访聊天来排解苦闷。在了解到小姚的实际情况后,社区立即建立需求清单,发布帮扶信息,结对党员在了解到小姚的情况后,特别关注这位困境儿童的成长问题,并为其推荐了一些关于儿童成长的社会组织,叮嘱社工可以定期让孩子们去参加户外活动。在详细交谈中,得知小姚是一个喜欢看书的小孩,结对党员立即答应为其安排购买图书。一周后,结对党员带上两套课外读物、新书包和洋娃娃再次来到小姚的家里。当小姚看到礼物时,开心得流下了眼泪,她表示,以后一定要努力读书,将来回报社会,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

  借力信息化手段,增加“荣易办”温度

  为实现掌上便捷救助,荣成市积极推广“码上通”社会救助二维码,全面梳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救助条件、救助标准,制作1000余份社会救助“码上通”二维码,在全市镇(街)便民服务大厅、村(居)公示栏、口袋公园及重要公交站点等公共场所张贴,率先实现社会救助二维码村(居)全覆盖。遇困群众可随时扫描二维码,查阅了解社会救助等各项救助政策、救助程序,“足不出户”即可在线提交申请材料,全程在线查询申办进度,做到救助政策“码上知”、救助程序“码上见”、救助事项“码上办”。
  荣成市城西街道堡子后村村民吕先生今年59岁,平时靠打工维生,近半年没能找到工作,没有了收入来源,作为单亲父亲,家里还有一个今年刚上高一的女儿需要供养,女儿每个月生活费、住宿费等要一千多元,生活遇到了困难。他在公交站看到社会救助“二维码”,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向民政部门申请救助。城西街道民政办在详细了解其实际情况后,启动急难救助绿色通道,将6000元临时救助金发放到位,帮助该家庭度过难关。同时向其说明如果生活困难可以为其家庭申请低保救助,但吕先生表示自己还有劳动能力,暂时不需要申请低保,眼前的难处是暂时的,以后可以找到工作撑起家庭。
  此外,荣成市还创新开通低收入人口“绿色通道”服务机制。荣成市民政部门与行政审批部门联合发文,实现社会救助信息平台与各级便民服务大厅系统数据链接,荣成2万余名低保、特困、残疾人以及本年度享受过临时救助的各类困难群众,在便民服务大厅刷身份证取号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困难群众身份,并生成带有“R+数字”格式的专用票号,工作人员查看票号即可识别,为其提供优先办理、免费帮办、全程协办的“VIP”服务,实现185项便民服务事项快速办。(来源:荣成市民政局)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