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临港区汪疃镇上善堂集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课堂”技术培训,大家以“学习培训+实地参观”的模式,零距离交流、面对面沟通,提高了农产品种植加工专业技能。在这里,传统农民转变成新型职业农民,这得益于威海市总工会以加强镇街工会组建为抓手,保障新职工权益,服务新产业发展,走出了工会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汪疃镇是农业发展大镇,很多新型职业农民渴望像城镇职工一样,有技能提升的机制、有竞赛比拼的机会、有工资福利的保障。上善堂集团作为当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企业,通过“流转土地增收入,提供岗位促就业,田间课堂提素质,结对帮扶助发展”等举措,形成了“共促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在市总工会的支持和帮扶下,上善堂集团积极打造“五型工会”。即“忠诚型”工会,教育引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活力型”工会,通过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生活,增强企业凝聚力;“枢纽型”工会,注重企业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新型”工会,成立3个创新工作室,将职工创新创造与企业发展有益结合;“贴心型”工会,建设妈妈小屋、职工心理调解室等阵地,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
多年来,上善堂集团工会以“五型工会”建设为中心,探索出一套五“Fu”工作法:
“辐”——辐射周边,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工友创业园的优势,流转了周边8个村1700亩土地,为周边村民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助力每户每年增收5万元。

“辅”——辅导技能,共同提升。汪疃镇上善堂集团工会通过区农林水产业工会这个平台,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尤其“田间课堂”这个品牌,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帮助农民获得技术知识,技术人员也可以相互交流、切磋技能。
“孵”——孵化培育,引领创业。在上级工会的指导下,上善堂培育、储备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产业工人,申报成立工友创业园以来,已经扶持了6个青年人才进行蓝莓、猕猴桃等种植相关的创业。
“扶”——扶贫济困,践行友善,汪疃镇上善堂集团工会每年固定投入5万元,购买物资,帮助周边村困难群众缓解生活压力,承担起社会责任。

“富”——互联共富,携手发展。通过工会平台,实现了和其他企业的有效互动、达成合作,承接采摘、研学等活动,让企业知名度提升了,人气也增加了,每年增收百余万元。
正是得益于这种“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的模式,把工会建设成职工看得见、找得到、信得过、靠得住的“职工之家”,企业先后获得了“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山东省工人先锋号”、省级工友创业园等荣誉。(来源:威海市总工会)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王璐瑶
编辑:岳 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