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丨临港区:特色农产品成了“金果子”

2023-10-09 编辑: 宋倩

      

      时下,临港区的玉米、小黄米、花生、苹果等农产品迎来丰收季,田野里处处涌动着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今年以来,临港区以全域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为统领,坚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更多临港力量。

      苹果提质增效走俏市场

      一场秋雨过后,威海花满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00亩高标准矮密植苹果示范园里,成熟的鲁丽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收。

      采摘下来的苹果被运进一个新建成的智能苹果分选车间里。在这里,一个个苹果列队走上分选线,大果、小果、优质果、瑕疵果“各走各的路”,严谨、高效地完成分选。

      近几年,花满园苹果在国内外市场一路走俏,其背后离不开“硬科技”的强力加持。矮密植苹果示范园参照欧洲现代化、自动化、机械化园区标准而建,应用自动水肥一体灌溉系统,采用高效、精准、节约、省力的管理模式,果品质量高。“从种植到管理、采收,我们围绕把苹果最佳的口感、果形状态呈现给消费者。”威海花满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地相关负责人说。

      凭着这一模式,花满园仅靠2名“农业人”就管起整片果园,种植的300亩威海金苹果,实现当年栽植、当年产果,将于11月中旬上市,预估亩产2500千克。“借助电商平台,我们开启预售果树模式,网友可以网上‘认领’自己的果树。结果期,我们会将苹果打包快递过去。目前,已有5000多棵果树被认领,预销售收入达277.5万元。”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临港区加大苹果产业扶持力度,通过科技赋能带动,提升苹果产业科技含量和果品质量,让临港苹果实现提质增效,走俏市场。

      用科技引领农业发展,临港区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智慧化水平,着力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现代化大步迈进。

      高品质小米“铺”出致富路

      近日,在临港区蔄山镇汶口村,威海子煜农业专业合作社分选车间内,工人们正用小米自动分装机按照规定重量分袋,数十袋小米经真空包装机包装后装箱,等待发货。

      9月24日一大早,汶口村村民毕见福用小推车前后运了多趟,将300多千克小米运到威海子煜农业专业合作社。

      “我们自己卖的话,卖不上价,销路也不好。”毕见福说,有了合作社以后一点也不愁销路,合作社给的价格还高于市场价。

      威海子煜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依托汶口村杂粮种植基础,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运营模式,带动村民发展特色农产品走上致富路。

      过去,汶口村的小米种植大多是“各种各的”,既不成规模,又没有专业技术指导,导致小米品质不一、产量时多时少,销售更是难题。

      “我们成立合作社后,专门外出学习,引进了先进生产设备,确保了小米品质。”威海子煜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丛春静说,合作社采取“自产+自加工”的生产模式,对汶口村种植的小米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同时,指导村民种植,实行统一销售,解决村民农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据统计,今年帮助15户村民销售了5000多千克小米,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传统种植方式加上优越的自然环境,让汶口村产出的小米受到市场青睐。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中,临港区采取奖励、补贴、贷款等扶持措施,全面提升“汶口小米”的品质,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让村民家家户户有了好光景。

      威海子煜农业专业合作社还通过送岗到家门口,带动农民增收。合作社在村内流转闲置荒地、租赁土地超200亩,种植小米、地瓜、绿化树木,农忙时雇用近30名村民务工,增加他们的收入,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促进当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临港区持续打造提升麓源果乡、清泉康谷、金井黄山、山河富春四大精致片区,农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坚持产业为王、多元共建,以现代苹果产业为带动,以科技赋能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搭建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全区草莓、樱桃、葡萄等各类特色林果业呈现质效并进的良好态势。同时,坚持产业赋能、成果共享,充分发挥国企优势,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实施富民产业项目,带动周边村集体和村民获益,让群众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成果。(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