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发展民营经济、支持民营经济、服务民营经济,需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链条式”、可统筹的园区平台,推动民营经济体聚集成团出效应、聚沙成塔出成绩。
瞄定实体经济主力方向。实体经济是经济建设的支柱,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对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站稳实体经济脚跟,先后引进美国佳顿、德国马夸特、日本豪雅、中建材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入驻,培植起三角、威达、拓展、中玻等一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搭建起碳纤维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创新经济产业园、国际物流园、中韩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平台,获批建设中欧(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初步形成了新材料及制品、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今年以来,在现有实体产业园区的基础上,临港区加强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加速企业膨胀,形成“大抓招商、快上项目”的良好态势。三季度,相继签约了3个过20亿元的大项目,8月23日,又集中签约了12个碳纤维产业链项目。在产业集群路上,临港区有目标有计划的招商为集群效应打下坚实基础,也为辖区稳就业、促民生带来真实利好。
优化政府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快速响应、限时整改和监督反馈的管理模式,实现受理、转办、办理、反馈、办结等全流程闭环管理是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实力助推经济进步的加速器。临港区大数据开发出“一码集成”管理服务平台。智慧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打造项目专属“数据库”,通过全流程审批材料即扫即得,全链条审批结果随调随用,全过程问题梗阻随提随解,确保项目单位“一码”在手,随时随地掌握项目进展,审批部门“吹哨报道”扫清审批障碍,实现“不见一个人、不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推动从全流程审批提速向全周期跟踪服务的深化。截至目前,系统共集成165个项目,上传共享相关信息、材料、证照5000余条,数据交换效能提升30%以上,成功为华杰羽、天和金属等4个项目提供“37+1”极速审批。
优化政府服务,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纪律意识,确保企业群众办事“只找一人,一站到位”,是助力实体经济腾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举措。(作者:临港区草庙子镇政府 刘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