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诚实守信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新时代青年干部应身体力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涵养诚信养分,推动诚信文化建设。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诚信智慧
中华文化传承五千年,诚信是其中重要的文化基因,是人们修身自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黄金法则。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孔子看来,不讲诚实信用的人,是不会有前途的。《易经》讲,“人之所助,信也”,认为人们会扶助那些讲诚信的人。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曾子,为了兑现妻子对家中孩童的诺言而杀猪。战国时期的商鞅为推行新的法令,将三丈之木立于南门,奖赏徙木之者而取信于民,让“一诺千金”的故事流转至今。诚信文化在历史的流转中内容日益丰厚,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今天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文化源泉。
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获得诚信滋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历史伟业的进程中,我们形成和发展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建设新时代的诚信文化提供了最直接的文化滋养。1929年2月9日,从井冈山下来的红四军来到大柏地宿营,借用村中老百姓的食物时,坚持一定要算清价钱,留下欠条。五十多天后红四军重返大柏地时分文不少还给老百姓,用行动诠释诚信,赢得群众拥护。放眼现在,从“诚信农妇”武秀君,到“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再到“烈士陵园守护人”陈俊贵,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件件感人的事迹,生动展现了当代中国人以诚立身、守信践诺的精神风貌。
青年干部自觉做新时代诚信文化的建设者
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每一个人都要做诚信道德的践行者、诚信文化的建设者。在新时代,对党员干部来说,忠诚最重要的体现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忠诚,对人民忠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将诚信作为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循的规范,作为提升人格境界的必由途径。做事要“求真”,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做人要表里如一,不人前人后两副面孔。(作者:荣成市委党校 赵紫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