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典型威海 | 54万余只气瓶有了二维码“身份证”

2023-10-26 编辑: 宋倩

      

      气瓶是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将对公众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近年来我市综合运用产权置换、智慧监管、地方立法等手段,不断创新气瓶安全全链条治理模式。目前全市54万余只气瓶有了二维码“身份证”。我市还在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推动气瓶安全长效治理。

      更新置换,大幅提升在用气瓶合格率

      前不久,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工作人员来到威海润兴燃气有限公司,对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作业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充装超期气瓶、非自有产权气瓶等违规行为进行现场检查。

      “经过检查,发现该单位充装记录比较完善,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均在检验有效期内。”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说,连日来针对液化气充装单位的检查已覆盖到全市范围,确保气瓶充装和后续使用安全。

      “超龄服役”曾是气瓶监管面临的普遍难题和最大隐患。为解决居民、商户等不愿主动更换气瓶的问题,我市创新实施气瓶更新置换工程,对民用废旧气瓶,以“补贴+严打”方式推动全面退市。居民、企业等以缴纳押金、免费租用的方式使用充装单位提供的气瓶,由此提高监管效率。

      我市还组织市场监管、公安、住建等部门“严打”非法充装等行为,倒逼废旧气瓶更新置换。如今,全市用气瓶合格率达到99%以上。

      智慧监管,气瓶贴上二维码“身份证”

      10月25日上午,在威海润兴燃气有限公司院内,一排排黄色液化气瓶整齐摆放,工作人员正在扫描瓶身上的二维码充装液化气。

      “我市以往主要以定期抽查方式进行气瓶监管,相对于海量的气瓶规模,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对此,我市研发上线气瓶充装信息追溯系统,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手段,推动监管全覆盖、实时化。”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说。

      目前,全市96家气瓶充装单位已全部接入追溯系统,并赋予了54万余只气瓶二维码“身份证”。依托该系统,对气瓶实行“扫码充装”管理。

      此外,该系统能智能筛查气瓶充装量明显异常的充装单位,自动发出预警等,为实施靶向监管提供线索。

      针对车载气瓶“车瓶一体”的特点,我市推动42家车用气瓶充装单位接入视频动态监控模块,对充装过程进行图像分析识别,发现车、瓶信息不符的车辆进入充装区域,立即引发警报,对继续违规充装的全程录像留证。

      立法管理,推动气瓶安全长效治理

      今年年初,《威海市气瓶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地级市地方立法的气瓶管理条例,推动气瓶安全长效治理。

      《条例》的实施推动了全流程追溯体系的建立,明确了行政处罚标准和相关主体责任。针对相关上位法规对部分安全违规行为未明确法律责任的情况,《条例》有针对性地作出补充。围绕压实追溯主体责任,对未建立气瓶信息追溯平台、未及时录入、上传气瓶或瓶装气体相关信息的,由市场监管、住建、应急管理等部门分别给予1万元到3万元不等的罚款。(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沈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