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只有深化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在“引、育、留”上下功夫,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释放人才引擎的强劲动力,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厚植人才沃土。
把好“培训关”,激发乡土人才动力。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建设好农村干部队伍。要根据乡村振兴对党组织书记和其他村两委班子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制定党员轮训年度计划,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纳入培训课程内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镇基层党校等举办专题培训,为村干部培训思想理论。要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量身定制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专题培训课程,为村干部“充电”。通过开展支部书记“擂台比武”、基层党建拉练等活动,推动村干部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晾晒做法、比拼成效,在实地观摩和交流互动中进一步提升村干部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力。
把好“服务关”,激发乡土人才活力。乡土人才,是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金种子”。要激活乡村潜在的人才资源,把散落在各村的能人巧匠等“金种子”挖出来、选出来、用起来,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依托各类本土平台,对“能工巧匠”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精准分类培育工程,并选派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等,到先进地区“拜师学艺”,切实做好服务工作。要将农村青壮年、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和退役军人作为重点对象,“量体裁衣”开展农村电商运营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大力扶持、培育造就一批高素质“新农人”队伍,不断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队伍力量。
把好“感情关”,激发乡贤人才潜力。乡贤人才,是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智慧力量和人才资源,要通过精细摸排盘点、精准深耕细挖,对各类乡贤建册归档,建立“乡贤人才库”,充分发挥乡贤回报桑梓作用。要打好乡情牌,采取情感、文化和项目等方式留人,积极引导乡贤人才定期下乡,发挥聪明才智、反哺桑梓,助推乡村振兴。要以事业聚才,要因地制宜编制适合回乡人员投资和建设的项目,为乡贤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并通过完善人才服务保障和贡献考核管理机制,提供乡村振兴人才政策、暖心“大礼包”,提升乡贤人才的归属感、幸福感和价值感,激活乡贤反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农村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只有让各类人才竞相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在广袤的农村大展所能、大显身手,才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作者:乳山市崖子镇政府 葛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