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于智国与邹积华结婚。2006年,邹积华因病瘫痪在床,于智国17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顾妻子,没有丝毫嫌弃。
和于智国结婚前,邹积华经常感到膝盖疼痛,走路吃力,很不方便。婚后,于智国心疼妻子,带她到处治疗,但效果不明显。随着病情逐渐加重,2006年,邹积华下半身瘫痪。作为丈夫和一家之主,于智国毫无怨言地挑起了照顾妻子生活起居的重担,一坚持就是17年。
按照于智国的说法,在邹积华病倒前,他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家里的事根本不用他操心。妻子这一病,光做饭就难坏了于智国。为让妻子吃上可口的饭菜,于智国没少向邻居们请教。刚开始,他做一顿简单的饭就要一两个小时,后来,蒸馒头、包饺子、擀面条样样都不在话下。
妻子病倒后,于智国当起妻子的“洗脚工”。由于邹积华全身关节基本都变形,洗脚变得非常困难。整个洗脚过程中,于智国的心一直紧绷着,因为稍有不慎,邹积华就会感到疼痛。每次洗脚,基本上要花费近一个小时。
邹积华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这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经济压力。于智国在照顾好妻子的同时,要想办法挣钱。然而,由于妻子手指扭曲变形,无法打电话,这让于智国不放心将妻子一个人留在家里。为方便照顾妻子,他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找了些零工干。这样,他可以在休息间隙回家照看妻子。
对邹积华带来的两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女,于智国尽心抚养。每每说起他们,于智国的脸上总会流露出幸福的笑容,他说,孩子们从到家里来就懂事听话,喊自己“爸爸”,从那时起,他的心里就很欣慰和温暖,同时也有了一份责任感。
如今,一对儿女都已成家立业,他们都把于智国看作是亲生父亲。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他们对父亲的爱从不吝啬。于智国爱吃的糕点、鸡肉从来不断,还买些海参给他补充营养。邻居们都说:“老于这辈子为了这个家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现在他也应该享享福了!”
今年夏天,邹积华去世。现在,为家庭操劳大半辈子的他与儿女的身份对调,成了被照顾的对象,安享晚年。近日,于智国被评为威海市第八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大伟 陈思雨 通讯员 隋学良/文 经开区文明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