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岁月不老 初心如礬——三任抗战县委书记章若明

2023-11-06 编辑: 宋倩

      

      在人生的百年岁月中,他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参加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见证了盛世中华走向繁荣强大。每每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始终不忘记自己是红色摇篮里成长起来的革命战士,是炮火连天中走出来的共产党人。在安享晚年之际,内心依旧火热,依然不忘革命初心,用乐观、豁达传递正能量,为学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他是抗战时期曾担任威海县委书记的章若明。

      

章若明

      抗战时期三任县委书记

      章若明,原名钟毓祝,1920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威海卫屯钟家村(现属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1928年秋,入本村初级小学读书。1932年秋,考入桥头高级小学。

      两年后,青春年少的钟毓祝离开屯钟家村老家到威海卫公立中学继续学业,在这里遇到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位导师袁时若(后改名阮志刚)和赵野民(又名赵冶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开阔了视野,也启发了他懵懂的爱国救亡之心。在进步师生的影响下,钟毓祝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9月,他考入威海卫公立中学高一级(B)班。在学校期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为威海最早的“民先”队员之一。

      

中共威海特区委成立地——泊于镇屯钟家村章若明居住地旧址(2015年摄)

      1938年12月,钟毓祝在桥头区河西庄村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屯钟家村党支部书记,从此由一个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战士。1939年1月,中共威海特区委在屯钟家村成立,钟毓祝担任特区委青年委员,改名为章若明。

      中共威海特区委成立后,党组织秘密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推动所辖村庄迅速开展抗日工作和党的队伍建设工作。1939年9月,中共威海特区委书记殷少欣的身份暴露,章若明临危受命,接任书记职务。他着手从思想发动、武装准备、组织建设三个方面积极组建威海卫人民抗日武装,为后续展开军事斗争做好准备工作。

      1940年春节,根据中共东海地委的要求,在日伪军的“扫荡”到来之前,国民党顽固派部队插枪(指遗弃或仓促藏匿)溃逃时,章若明紧急动员党员和抗日群众开展“拣枪运动”,建立抗日武装。

      章若明抓紧时间去桥头河以东的几个村布置“拣枪运动”。在威海卫特区委的领导下,广大党员群众迅速行动起来,形成了一个拣枪、起枪(指将敌人遗弃或藏匿的枪支搜捡起来武装自己)的高潮。

      东海地区二次武装起义后,章若明兼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九军东海总队第三区队的教导员。1940年5月,由于斗争形势严峻,威海特区委改建为区级建制的威海工委,由荣成县委兼管领导,之后章若明被调至东海地委民运部任秘书。从县级建制的威海特区委撤销到成立区级建制的威海工委,又恢复到县级建制的威海工委,时间很短,前后只有5个多月的时间。1940年11月,根据实际斗争的需要,章若明再次回到威海,担任恢复县级建制后的中共威海工委书记。

      根据东海特委的“保存力量,隐蔽精干”的指示,1941年9月,章若明接到了胶东区委组织部的通知,前往位于鲁南的山东分局高级党校第二期学习。出发前,每人发了一个沉甸甸、装满物品的挎包,包里装着北海银行的钞票和金锭,那是带给党中央和山东分局的经费,极为贵重。学习期间,他有机会聆听到视察山东分局工作的刘少奇同志的报告,收获很大。返回胶东根据地后,章若明担任中共胶东区委党校四队(县级干部队)党支部书记,参加了秋季反“扫荡”斗争。1943年3月起,任《大众报》社通讯联络科科长、新华社胶东支社社长。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胶东区委和东海地委的指示,中共威海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共威海县委。1944年初,县委书记刘锡荣离职养病,章若明接任中共威海县委书记兼威海卫行政办事处主任。

      

章若明(左)与警卫员

      1944年春天,东海军分区武装工作队到威海开展对敌斗争时,章若明兼任武装工作队政委。章若明和威海独立营政委宋奇光率领部队,采取里应外合的战术,一举攻克毛家口据点,毙俘日伪军20余人,缴获步枪25支和一批军用物资,解除了威(威海卫)羊(羊亭)公路上的一大障碍。紧接着又率领武装工作队拔除张村、双岛两个伪警察据点,俘虏伪警20余人,缴获军用物资若干。担任县委书记期间,章若明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反“抢粮”、反“蚕食”斗争,保卫人民利益,他历经战争洗礼,在炮火声中逐渐锻炼成长为一名拥有坚定理想信念、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县委书记。

      1945年1月,章若明参加胶东区委党校第二期整风学习班。8月,因中共威海县委代理书记兼威海独立营政委宋奇光在攻打竹岛据点时身负重伤,故奉命提前结束学习返回威海。同月,当选为威海卫行政委员会主任。

      使命在肩写华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章若明担任中共威海市委(地级)宣传部长。10月,参加了与企图在威海登陆美军的谈判,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反登陆斗争。同月,兼任《新威日报》社长。11月,任威海市文化协会主任,协会下辖戏剧、音乐、体育三个研究会,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1947年9月后,担任中共东海地委委员、秘书长、宣传部长等职务。

      1949年5月,章若明参加解放青岛的工作,担任接管青岛市青年大队党总支书记、大队长,后来,章若明任山东省民主青年联合会驻青岛办事处主任、中纺九厂(后改名青岛国棉八厂)军事代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青岛市委副秘书长兼郊区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崂山县委书记等职务。1959年9月,担任山东省纺织工业厅厅长。

      走过枪林弹雨,无论身在何处,章若明始终不改为党为民的初心。1964年4月起,章若明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浙江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浙江省体委副主任,杭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等职务。1980年8月,离职休养。离休后笔耕不辍,将自己战斗的经历收集整理,出版了《章若明回忆文集》,丰富了红色胶东革命史料。

      战火中的伉俪情深

      章若明的妻子王少木,原名慕显凤,曾用名慕恩慈,山东省蓬莱县(现烟台市蓬莱区)人。15岁就进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抗日军政学校学习。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任中共威海特区委妇女部长。当年,地下交通员将王少木送到了威海特区委机关驻地,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了威海特区委的同志们,也第一次见到了时任威海特区委青年委员的章若明。

      按照分工安排,王少木的主要任务是发动妇女参加妇救会,发展妇女党员,向妇女宣传抗日,教唱抗日歌曲,办识字班等。年轻的王少木虽工作经验比不上老同志丰富,却热情泼辣,敢想敢干,开展起工作丝毫不差。工作给了王少木和章若明许多合作机会,工作中,章若明的年轻有为让王少木越发敬慕,而王少木的大胆泼辣也让章若明十分欣赏。

      

战火中的爱情

      共同的革命目标让两位年青人走到一起。章若明接任威海特区委书记后不久,东海特委组织部部长王台到威海视察工作,对章若明迅速驾驭特区委书记工作提出了表扬,也对王少木的工作给予肯定,并批准他们二人结为夫妇。党组织考虑到王少木是外地干部,口音和当地不同,容易暴露,为了保护她的人身安全,将其调到文登县委工作。自此,王少木和章若明开始了聚少离多的日子,虽分隔两地,但二人依旧是相互配合,并肩作战。攻打伪军据点时,章若明在前方作战,王少木则在后方做伪军家属的思想工作,这样的里外配合为拔除据点起到很大作用。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夫妇二人才得以团聚,夫妻伉俪为威海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7月,她当选为胶东区出席1945年11月在延安召开的解放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妇女界代表。

      2021年,两位革命前辈相继病逝于杭州。共同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相濡以沫八十余载,他们的爱情经过战火淬炼,又经时间慢慢发酵、沉淀,是写进骨子里的习惯,是此生不渝的相守相伴。(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